首页--哲学、宗教论文--宗教论文--基督教论文--基督教史论文

华北沦陷区基督教会研究--以卫理公会为中心(1937-1945)

内容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导论第14-34页
    一、选题缘起第14-19页
        (一) 历史遗留问题下的抗战史研究第14-15页
        (二) 问题的提出第15-18页
        (三) 研究对象第18-19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19-29页
        (一) 宏观叙述和整体概况第20-21页
        (二) 抗战时期的传教士第21-23页
        (三) 抗战时期的中国基督徒第23-25页
        (四) 教会事业和区域研究第25-28页
        (五) 卫理公会研究第28-29页
    三、研究视角与论文内容第29-34页
        (一) 研究视角与概念界定第29-31页
        (二) 史料与论文结构第31-34页
第一章 开端与植根(1869-1937)第34-49页
    一、约翰·卫斯理与卫斯理宗第34-36页
    二、中国卫理公会及其组织结构第36-42页
    三、华北卫理公会及抗战前概况第42-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二章 沦陷与冲击(1937-1938)第49-95页
    一、卢沟桥事变后中外基督教会的反应与行动第49-70页
        (一) 中外基督教会舆论第49-53页
        (二) 在华传教士的立场:以美国传教士为例第53-58页
        (三) 中国基督徒对抗战的立场第58-64页
        (四) 中国基督教会的爱国救亡活动第64-70页
    二、抗战初期日本殖民统治与宗教政策第70-79页
        (一) 华北伪政权的成立第70-72页
        (二) 沦陷区日军的宗教政策第72-76页
        (三) 日军对英美基督教会态度第76-79页
    三、抗战初期的华北卫理公会第79-94页
        (一) 华北卫理公会传教士处境和去留抉择第79-85页
        (二) 华北卫理公会传教士对战争的认知第85-89页
        (三) 战争对华北卫理公会的冲击和影响第89-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三章 复元与坚守(1938-1941)第95-137页
    一、日伪基督教政策变化与华北基督教会概况第95-109页
        (一) 国际局势变动与华北日伪政权第95-96页
        (二) 压迫:日伪对英美基督教会的新趋向第96-102页
        (三) 留守与生存:沦陷后华北基督教会概况第102-109页
    二、华北卫理公会的妥协与不合作第109-118页
        (一) 合作与退让:华北卫理公会对日伪策略第109-114页
        (二) 不合作:以华北卫理公会学校为例第114-118页
    三、卫理公会内部变动与教会本色化第118-135页
        (一) 合一:上海大会与张家口年议会第118-124页
        (二) 本土化教会:离去的传教士第124-129页
        (三) 流产的教会本色化:教会经济危机与传教策略讨论第129-135页
    本章小结第135-137页
第四章 传教与救济(1938-1941)第137-163页
    一、华北卫理公会布道事业第137-146页
        (一) 华北卫理公会概况第137-142页
        (二) 华北卫理公会布道活动第142-146页
    二、华北卫理公会教育事业第146-154页
        (一) 日伪对华北卫理公会学校的管理与控制第146-150页
        (二) 华北卫理公会中小学概况第150-154页
    三、华北卫理公会医疗与社会慈善事业第154-162页
        (一) 华北卫理公会医疗活动第154-159页
        (二) 华北卫理公会救济与社会事业第159-162页
    本章小结第162-163页
第五章 “联合”与“自立”(1941-1945)第163-213页
    一、珍珠港事变后的华北基督教会第163-180页
        (一) 控制与改造:日伪对华北英美基督教会政策第163-167页
        (二) 日伪对英美基督教会及其事业的接管与移让:以北京为中心第167-176页
        (三) 交换侨民与潍县集中营第176-180页
    二、从华北基督教联合促进会到华北中华基督教团第180-197页
        (一) 华北基督教联合促进会的成立第180-184页
        (二) 有限度反抗: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成立前后的“博弈”第184-189页
        (三) 枪口下的合作: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活动分析第189-197页
    三、“联合”与“自立”下的华北卫理公会第197-212页
        (一) 被监禁的“上帝”:珍珠港事变后的传教士第197-202页
        (二) 失去保护的“门徒”:珍珠港事变后的中国基督徒第202-205页
        (三) 压迫下的生存:“合一”后的华北卫理公会第205-212页
    本章小结第212-213页
结语:灰色地带下的宗教空间第213-217页
附录一:华北卫理公会大事年表第217-219页
附录二:中外译名对照表第219-222页
参考文献第222-24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241-242页
致谢第242-243页

论文共2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身份视角下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建构
下一篇:X70钢交流腐蚀行为及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