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彼得·达米安的苦修主义思想研究
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24页 |
一、圣·彼得·达米安的简介 | 第8-10页 |
二、选题的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三、研究综述 | 第12-19页 |
四、研究方案 | 第19-20页 |
五、相关概念的界定和探讨 | 第20-24页 |
第一章 圣·彼得·达米安的苦修思想产生的社会原因 | 第24-40页 |
第一节 修道院的陨落 | 第24-35页 |
一、神圣修道院的世俗化 | 第24-28页 |
二、修道会规形式主义 | 第28-32页 |
三、修士阶层个人品行的败坏 | 第32-35页 |
第二节 教士“灵性牧者”职能的丧失 | 第35-40页 |
第二章 圣·彼得·达米安苦修思想形成的个人原因 | 第40-48页 |
第一节 基督教的末世观 | 第40-43页 |
第二节 对于“罪”的深刻体验 | 第43-45页 |
第三节 对于个人灵魂平静的追求 | 第45-48页 |
第三章 圣·彼得·达米安的苦修主义主张 | 第48-66页 |
第一节 独居 | 第48-53页 |
一、基督教的独居苦修传统 | 第48-50页 |
二、达米安的独居苦修生活 | 第50-53页 |
第二节 禁食 | 第53-59页 |
一、基督教的禁食传统 | 第54-56页 |
二、圣·彼得·达米安的禁食苦修 | 第56-59页 |
第三节 鞭笞 | 第59-66页 |
一、鞭笞习俗的起源 | 第59-60页 |
二、圣·彼得·达米安的苦修鞭笞 | 第60-66页 |
第四章 圣·彼得·达米安的苦修主义的影响和评价 | 第66-82页 |
第一节 “复古”与“创新”并存的修道主义思想 | 第66-70页 |
第二节 个人信仰:效仿基督的苦修主义 | 第70-75页 |
第三节 社会伦理:个人与共同体救赎的苦修主义 | 第75-82页 |
结语 | 第82-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致谢 | 第90-92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