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哲学、宗教
--
宗教
--
基督教
爱洛伊丝的修道思想和修道实践研究
教皇特使多罗与“合同风波”--以《北京大事记》为中心
旧约中“约”概念的变化探析
耶稣会士熊三拔及其中文著述研究
菲律宾华人基督教研究(1929-1975)--以中华基督教会为基础
边疆地区基督徒身份建构调查研究--以乌鲁木齐市明德堂为例
奥利金在《<罗马书>注释》中的救赎观
教会书院与西学传播--以上海中西书院为中心的考察
基督教在上海世俗化的调查研究
英格兰清教独立派政治主张研究
延边地区朝鲜族基督教信仰调查研究
依法治理我国基督教家庭教会有关问题研究
基督教传播的社会基础及其后果
加尔文的称义观探析
清末民初基督新教传教士与四川社会--以《华西教会新闻》为中心
于尔根·莫尔特曼政治神学思想研究
1929年《拉特兰条约》后天主教的软实力
云南怒江地区基督教信仰与基层治理研究
关于上海家庭教会认同和本土化的研究--以上海ZS新教家庭教会为个案的田野民族志
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对犹太人的政策研究
中世纪英格兰修道院慈善事业研究
教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研究--以昆明市中屏镇基督教会组织为例
鄂尔多斯高原基督教历史文化初探
论加尔文的“因信称义”思想
德国新教传教士郭实腊的中国观及其传教策略
罗马教廷对纳粹屠犹的反应及其影响
《圣本笃会规》中的身体观
圣·彼得·达米安的苦修主义思想研究
信仰与医疗:试论欧洲中世纪基督教会医疗理论与实践
传教事业的世俗化:美北长老会在山东早期活动研究(1861-1900)
刘廷芳中国教会本色化思想及实践研究
基督教文化对美国道德教育的历史影响
二十世纪初天主教艺术本土化--以北平辅仁大学为例
奉天基督教青年会和革命、新文化运动关系研究(1911-1925年)
基督教与传统礼俗的冲突与调适--以聊城市茌平县菜屯镇韩营村为个案
德占时期青岛传教士活动研究
中世纪中期异端派别探析
基督教传教士对开封犹太社团的调查和研究
战争·苦难·救赎--基督复临安息日会与中国的时兆文化(1912-1951)
托马斯·阿奎那慈善观之研究
湖南非基督教运动研究
近代中国教会学校本土化的努力及其成效--以宁波甬江女中为中心的考察
近代山东地区基督教青年会研究
托马斯·沃尔西天主教改革探究
明末清初基督教宇宙观在中国的传播
中世纪坎特伯雷朝圣研究
吴耀宗基督教改革思想研究
15-16世纪罗马天主教会财政体制探析
论希尔德加德的女性观
伊拉斯谟之绝对和平主义思想研究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