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9-19页 |
一、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10-16页 |
三、研究目标 | 第16-17页 |
四、研究方法与创新 | 第17-19页 |
第一章 边疆耶教——新疆乌鲁木齐市基督教历史与现状 | 第19-25页 |
一、新疆的宗教、习俗概况 | 第19-21页 |
二、基督教的传入与发展 | 第21-22页 |
三、基督教的现状 | 第22-25页 |
第二章 明德寻踪——明德堂个案田野调查 | 第25-37页 |
一、明德堂的历史概况 | 第25-27页 |
二、明德堂的组织制度 | 第27-28页 |
三、明德堂信众的概况 | 第28-30页 |
四、明德堂的宗教活动 | 第30-37页 |
第三章 “耶稣为父”——信徒群体身份的确认 | 第37-47页 |
一、基督徒信仰基督教的原因 | 第37-42页 |
二、基督徒特有的宗教身份标识 | 第42-45页 |
1. 思维方式方面 | 第42-43页 |
2. 语言交流方面 | 第43-44页 |
3. 人际交往方面 | 第44-45页 |
4. 行为方式方面 | 第45页 |
三、基督徒群体身份的认同 | 第45-47页 |
第四章 信仰告白——信徒宗教身份的强化 | 第47-59页 |
一、信徒的宗教仪式 | 第47-53页 |
1. 主日聚会与祷告 | 第47-51页 |
2. 受洗仪式 | 第51-52页 |
3. 圣餐仪式 | 第52-53页 |
二、信徒的宗教行为 | 第53-58页 |
1. 唱诗班与舞蹈 | 第54-55页 |
2. 公益活动 | 第55-56页 |
3. 庆祝活动 | 第56-58页 |
三、宗教身份认同,强化群体内部认同 | 第58-59页 |
第五章 “主外”交往——不同身份信仰群体之间的互动 | 第59-65页 |
一、九十年代之前:摩擦与调试 | 第59-62页 |
1. 信仰活动产生的矛盾 | 第59-60页 |
2. 信仰禁忌产生的矛盾 | 第60-61页 |
3. 信仰偏见产生的矛盾 | 第61-62页 |
二、九十年代至今:和谐与调试 | 第62-65页 |
第六章 身份建构——边疆地区基督徒身份的讨论 | 第65-71页 |
一、基督徒的身份——个体多重身份的组成部分 | 第65-66页 |
二、基督徒的身份建构——个体转向群体性的建构模式 | 第66-67页 |
三、基督徒的身份意义——对信徒生活的功能性影响 | 第67-68页 |
四、基督徒身份认同与族群认同 | 第68-69页 |
五、重视身份多元,避免身份单一 | 第69-71页 |
结语 | 第71-73页 |
附录 | 第73-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