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清后期(1840~1911年)
光绪朝捐纳制度及其实践研究
慕雅德眼中的晚清中国(1861~1910)
清末留日学生与日本社会
《请缨日记》选注
清末民初中葡澳门勘界地图初步研究--以《澳门专档》所见地图为中心
晚清广东典当业初探--以近代报刊为中心
晚清上海的医药文化与社会生活--以1901-1910年《申报》广告为中心的研究
晚清辰州府义仓与地方社会研究
略论“清末三屠”对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影响
清末浙江龙华会研究
清朝后期云南封疆大吏的省情认知与国家治理研究
“衙门里的学术机关”—云南省边疆行政设计委员会及其边政工作研究
晚清汕头港糖业贸易研究
清末官绅日本农工商考察类著作研究--以农工商考察类著作为例
鄂尔多斯右翼中旗土地问题及其社会影响--清末民国时期
河南“丁戊奇荒”与袁保恒赈灾研究
清末国粹运动研究
阎敬铭与山东地方重建(1863-1867)
河南丁戊奇荒中的袁保恒研究
试论十九世纪末中朝近代平等国家关系的建立
中越与中朝宗藩关系解体的比较研究
建构与真实:晚清来华西人眼中的中国儿童
张德彝与晚清外交
《申报》对滇案的报道与评论研究
日俄战争时期上海外交研究--以满洲号交涉为中心
转型时期的江南士绅徐兆玮研究(1894-1911)
李提摩太与晚清上层人物的交往—与李鸿章、张之洞关系为例
清季新世纪派无政府主义思想研究
《樊山政书》研究
清晚期东北地区西丹问题研究
从技术层面看沈葆桢的西洋观
清末章太炎革命话语分析
丁日昌海防思想研究
《海国图志》研究
资产阶级维新派思想家对科举制度的批判与变革
清同治年间关中回民移民研究
《湘军志》的史学思想及其史学成就
晚清中下层京官的日常生活
19世纪中叶中国口岸知识分子研究--以王韬、洪仁玕和容闳为中心
清末中日木植交涉研究
清末新政时期工业化和女性意识研究
画报反映下的清末社会文化--以《戊申全年画报》为中心的考察
女堂倌与晚清上海社会
清末浙江抢米风潮研究(1898-1911)
晚清教案对中国近代法制的影响--以天津教案为例的分析
晚清上海不缠足运动研究--以《申报》为例的分析(1872-1911)
晚清湘军饷需制度变革研究
李鸿章的英国观
程矞采研究
阎敬铭研究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