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丁戊奇荒”与袁保恒赈灾研究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绪论 | 第9-13页 |
| 一 选题意义 | 第9页 |
| 二 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 三 研究方法与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第12-13页 |
| 一 “丁戊奇荒”及河南受灾状况 | 第13-18页 |
| (一) 河北、陕西、山西等省的受灾概况 | 第13-14页 |
| (二) 河南受灾的情况 | 第14-18页 |
| 二 袁保恒赴河南赈灾 | 第18-34页 |
| (一) 清政府选择袁保恒赴豫赈灾原因 | 第18-23页 |
| 1. 家乡遭受重灾 | 第18-20页 |
| 2. 家族显赫,关系广泛 | 第20-22页 |
| 3. 为官有能力,有声誉 | 第22-23页 |
| (二) 袁保恒赈灾面临的问题 | 第23-34页 |
| 1. 农业生产损失严重 | 第24-26页 |
| 2. 吏治败坏,税负沉重 | 第26-27页 |
| 3. 仓储空虚,物价飞涨 | 第27-29页 |
| 4. 关卡林立,交通困难 | 第29-31页 |
| 5. 流民、匪患等 | 第31-34页 |
| 三 袁保恒赈灾措施 | 第34-52页 |
| (一) 恤灾民严吏治,省外经验省内用 | 第34-40页 |
| 1. 陈述实情,上疏减负 | 第34-36页 |
| 2. 借鉴经验,制定章程 | 第36-38页 |
| 3. 整顿吏治,选贤任能 | 第38-40页 |
| (二) 筹钱运粮,平抑物价 | 第40-47页 |
| 1. 亲属带头,绅商捐借 | 第40-42页 |
| 2. 截留、开捐纳,广筹钱粮 | 第42-45页 |
| 3. 平抑粮价,疏通运输 | 第45-47页 |
| (三) 发展生产,维护社会秩序 | 第47-52页 |
| 1. 祈雨维持生产 | 第47-48页 |
| 2. 利用义赈,异地安置 | 第48-50页 |
| 3. 稳定社会秩序 | 第50-52页 |
| 四 袁保恒赈灾功绩及评价 | 第52-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1页 |
| 个人简历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