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
清后期(1840~1911年)
论十九世纪清代的汉宋之争
从“筹边”到“筹俄”--析晚清西北边疆意识的转变
清代江苏厘金研究
外语培训班与晚清上海社会(1862-1911)
晚清彩票述论--19世纪70年代—辛亥革命前
论四川川汉铁路总公司的抽租之股
民族主义与晚清的中国认同
清末中日教育交流之研究--以教育考察记等相关史料为中心
曾国藩人际关系论
晚清河政研究(公元1840年—1911年)
狄考文在华活动研究
咸同士风研究
西学东渐与晚清新式学堂教师群体研究
僧格林沁研究
晚清顺天乡试研究
美北长老会在华南的活动研究(1837-1899)
晚清时期圣母圣心会在内蒙古地区传教活动研究(1865-1911)
晚清西方农业科技的认识传播与推广(1840-1911)
晚清甘肃进士研究
晚清广州女佣研究
浅论晚清时期的袁世凯幕府
晚清兴农与经济民族主义
晚清广东巡抚浅探
晚清野史初探--以戊戌变法为中心
晚清广东新式机器工业发展与社会变迁
晚清外国在广州的房地产研究
晚清广西厘金制度研究:1853—1911年
岑毓英“汉裔情结”探析
世纪之交地方督抚与清季对外交涉--以长江以北事例为中心
国际法与晚清中国外交--以李鸿章运用国际法案例为中心(1870—1895年)
晚清直鲁交界地区的基层社会控制研究
清朝关税职能认识的变迁
论社会转型时期的官僚士大夫--试以于荫霖为例
论晚清中国与朝鲜经贸关系的发展
候补文官群体与晚清政治
论晚清政府教育变革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晚清知识分子心态变迁--以日本知识分子为参照
曾国荃研究
曾国藩幕府的历史特色与作用
张之洞与晚清书院的改革及改制
略论晚清政府的联俄、联日
奕(讠斤)与晚清中外条约
英国侵略缅甸与中缅朝贡关系的变化
湘籍官员对晚清中国出洋劳工政策的影响
近代出使人员与晚清社会的变革
晚清(1840-1912年)政治领袖区域分布研究
晚清军事将领地理分布研究
试论晚清的海关邮政
十九世纪末中朝两国民权思想比较研究--以戊戌维新运动与独立协会活动为中心
赫德对晚清外交的影响
上一页
[12]
[13]
[14]
[15]
[1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