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绪论 | 第7-1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二) 学术史及研究旨趣 | 第7-10页 |
一、利权外溢引起的危机感 | 第10-16页 |
(一) 早期维护民族利权意识的萌生 | 第10-11页 |
(二) 维新时期利权外溢危机的高涨 | 第11-14页 |
(三) 新政时期利权外溢危机的加重 | 第14-16页 |
二、由商战到农战——近代经济民族主义观念的兴起与高涨 | 第16-25页 |
(一) 本文“经济民族主义”的界定 | 第16-17页 |
(二) 商战思想下的“兴农抵洋”呼声 | 第17-22页 |
(三) “迟来”的农战 | 第22-25页 |
三、“兴农抵洋”经济民族主义思想的特点 | 第25-32页 |
(一) 上取古代、远采域外,强调农业的重要性 | 第25-26页 |
(二) 对农务不兴、难挽利权的检讨 | 第26-30页 |
(三) 兴农范围广 | 第30-32页 |
四、晚清兴农举措 | 第32-71页 |
(一) 近代中国第一个农学会——上海农学会 | 第32-45页 |
(二) 农业教育和科研机构的设立 | 第45-54页 |
(三) 劝业会与兴农 | 第54-57页 |
(四) 官府兴农 | 第57-71页 |
五、晚清兴农绩效评述 | 第71-79页 |
(一) “兴农抵洋”观下的传统农业思想的嬗变 | 第71-74页 |
(二) “兴农抵洋”下的兴农实体 | 第74-79页 |
结语 | 第79-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0页 |
后记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