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东满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研究
试论杨松的东北朝鲜民族抗日革命观
浅析国民政府抗战期间的对外经济举措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先进文化建设刍论
伪满时期日本对东北的金融统制
伪满时期东北的社会教育
伪满洲国时期东北知识分子的日本认识
张闻天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思想研究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政策
新民主主义时期苏联因素在国共两党政治角力中的影响
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社会动员研究
抗战时期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研究
民国时期杭州城市发展与城市意象:1912-1937--以旅游功能为中心的考察
论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实施的奴化教育
抗联歌曲的革命精神与当代价值
石原莞尔的“不扩大”思想
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爱国华侨的重大贡献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奴化教育斗争
灾荒救济中的南京国民政府角色分析--以1931年江淮水灾为考察中心
论战时体制下伪满协和会的助日侵华活动
革命党精英在联俄容共后的蜕变--西山会议派之再研究
战后中国关内韩人的集中遣返政策及其实践研究--以武汉为个案分析
日本陆军的毒气武器研制及对中国军民的伤害
1918-1928年国共两党“以俄为师”之比较研究
第二次国共合作组织形式问题研究--论“一党训政”下的“多层面商谈形式”
抗战时期太行根据地村选状况探析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农村社会重建--对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考察
抗战时期晋西北根据地的农民负担--以公粮、田赋、村摊款为主的考察
晋绥边区1948年饥荒初探
晋绥抗日根据地乡村农民阶层变动研究
战争与佛教徒--对五台山佛教徒抗战的个案研究
“山东问题”与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1914-1922
南京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探析(1927-1937)
南京国民政府社会调查研究(1927-1937)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中的日苏因素
鲁案善后交涉述论
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研究(1945-1949)
20世纪30年代西北行记与西北开发
昭乌达盟土地改革研究
1928年天津长芦纲总案
国共合作前后孙中山的外交思想研究
国民革命时期苏联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述评
抗战时期四川的乞丐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成都地区空袭救济研究
格桑泽仁事件研究
抗战初期四川救国公债发行述论
灾荒与社会救助--以1936-1937年四川旱灾为中心的研究
权力的重构与控制:新桂系政府行政机制和政府能力研究(1927~1937)
上海国民党基层组织研究--以1924-1927年为界
1942-1943年宋美龄出访美国争取对华援助的过程及意义述评
上一页
[56]
[57]
[58]
[59]
[6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