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 第1-6页 |
表格索引 | 第6-7页 |
中文摘要 | 第7-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9-42页 |
选题缘起 | 第9-13页 |
研究现状与问题的提出 | 第13-23页 |
研究背景 | 第23-42页 |
第一章 从“分化”到“分裂”—西山会议之缘起 | 第42-98页 |
第一节 从“联俄”到“师俄” | 第44-56页 |
一、鲍罗廷来华 | 第44-50页 |
二、孙中山对鲍的倚重 | 第50-56页 |
第二节 “以俄为师”与“防俄防共” | 第56-66页 |
一、苏俄组织模式的输入 | 第56-59页 |
二、“一大”潜在的冲突 | 第59-66页 |
第三节 从“分化”到“分裂” | 第66-81页 |
一、鲍罗廷对国民党的分化 | 第66-73页 |
二、右派委员对中央的分裂 | 第73-81页 |
第四节 “反共”还是“反鲍” | 第81-96页 |
一、一届四中全会的原旨 | 第82-85页 |
二、参会的动机 | 第85-92页 |
三、西山会议的酝酿 | 第92-95页 |
四、第一次会议上的议案 | 第95-96页 |
小结 | 第96-98页 |
第二章 从“暗斗”到“明争”—西山会议派与中共之拮抗 | 第98-187页 |
第一节 西山派的力量构成 | 第98-127页 |
一、孙文主义学会 | 第99-117页 |
二、辞职的38位教授 | 第117-127页 |
第二节 上海中央的组织进行 | 第127-139页 |
一、上海中央的缘起 | 第127-128页 |
二、上海中央的政治结构 | 第128-130页 |
三、上海中央的二全大会 | 第130-139页 |
第三节 中共中央的应对 | 第139-151页 |
一、西山会议期间:“痛驳北京会议无效” | 第140-141页 |
二、粤“二大”后:“拉拢中派” | 第141-149页 |
三、整理党务案前后:“公开反攻右派” | 第149-151页 |
第四节 舆论上的反攻 | 第151-174页 |
一、国民党的右派报刊 | 第151-152页 |
二、中共要人的反应 | 第152-174页 |
第五节 组织上的斗争 | 第174-187页 |
一、黄埔“两会”的对抗 | 第174-177页 |
二、地方执行部中的反右斗争 | 第177-187页 |
第三章 从“叛党”到“合流”—西山会议派与党统中央关系之演变 | 第187-232页 |
第一节 汪集团与西山派的“角逐” | 第187-195页 |
一、初期的“被动” | 第187-190页 |
二、广州“二大”的制裁 | 第190-195页 |
第二节 蒋集团与西山派的“周旋” | 第195-217页 |
一、西山派在“清党前奏”中的“示好” | 第195-205页 |
二、蒋在“右倾”中对西山派的排拒 | 第205-209页 |
三、西山派在清党中的“附蒋” | 第209-217页 |
第三节 西山派与蒋、汪之“合流” | 第217-225页 |
一、谋求宁方的“平反” | 第217-220页 |
二、对汉方“不计前嫌” | 第220-223页 |
三、蒋、汪在对垒中“让步” | 第223-225页 |
第四节 苏俄对西山派“生存”之影响 | 第225-232页 |
一、西山会议后:“孤立右派” | 第226-228页 |
二、沪“二大”后:“开除右派” | 第228-229页 |
三、整理党务案后:“对中派让步” | 第229-232页 |
第四章 由“革命者”沦为“政客”—西山会议派之蜕变 | 第232-313页 |
第一节 与宁、汉合流之中特委 | 第232-260页 |
一、背景:“党务统一”运动的高涨 | 第232-234页 |
二、筹建:中特委的组织运作 | 第234-238页 |
三、结束:蒋、汪联手攻击 | 第238-257页 |
四、小结 | 第257-260页 |
第二节 与阎、冯联盟之扩大会议 | 第260-289页 |
一、扩大会议梗概 | 第261-263页 |
二、西山派的参与 | 第263-286页 |
三、西山派的角色定位 | 第286-289页 |
第三节 与反蒋联盟之非常会议 | 第289-313页 |
一、胡汉民与西山派的关系 | 第290-297页 |
二、西山派反蒋的终结 | 第297-309页 |
三、小结 | 第309-313页 |
第五章 西山会议派之历史痕迹 | 第313-361页 |
第一节 影响于时代 | 第313-348页 |
一、“三·二0”事变的促成 | 第314-317页 |
二、“三大政策”的提出 | 第317-319页 |
三、“蒋中央”的崛起 | 第319-325页 |
四、“联俄容共”的结束 | 第325-336页 |
五、“二五减租”的示范 | 第336-339页 |
六、“制度权威”的弱化 | 第339-348页 |
第二节 影响于个人 | 第348-361页 |
结语: 西山会议派“政客化”之思考 | 第361-369页 |
附录: 西山会议派大事记 | 第369-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374-388页 |
后记 | 第388-3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