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杭州城市发展与城市意象:1912-1937--以旅游功能为中心的考察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2页 |
一、现代化模式批判 | 第8-9页 |
二、市政学视角的不足 | 第9-10页 |
三、概念厘定:城市意象与旅游职能视角浅析 | 第10页 |
四、选题依据 | 第10-12页 |
一、自然地理环境与历史沿革 | 第12-17页 |
(一) 自然地理环境 | 第12页 |
(二) 历史沿革 | 第12-17页 |
二、1912-1937 年杭州城市发展状况 | 第17-41页 |
(一) 对外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 第17-19页 |
1、铁路交通的发展 | 第17-18页 |
2、对外公路交通的发展 | 第18-19页 |
3、水运 | 第19页 |
(二) 城市规划与道路、交通、商业区建设 | 第19-27页 |
1、城市规划 | 第20-23页 |
2、市内道路的建设 | 第23-24页 |
3、市内交通的发展 | 第24-26页 |
4、新商业区的形成 | 第26-27页 |
(三) 城市公用事业的发展 | 第27-35页 |
1、自来水 | 第27-28页 |
2、电力与公共照明 | 第28-29页 |
3、邮政 | 第29页 |
4、通讯 | 第29-31页 |
5、园林绿地建设 | 第31-32页 |
6、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第32-33页 |
7、卫生与市容管理 | 第33-35页 |
(四) 公共空间的开发 | 第35-37页 |
1、公园 | 第35-36页 |
2、体育与文化娱乐空间 | 第36-37页 |
(五) 城市地标 | 第37-41页 |
1、西湖的整治与开发 | 第37-39页 |
2、钱塘江大桥 | 第39-41页 |
三、城市意象的改观与旅游功能的提升 | 第41-52页 |
(一) 城市形态 | 第41-44页 |
1、城市道路系统 | 第41-42页 |
2、建筑意象 | 第42-44页 |
3、城市地域结构的旅游功能倾向 | 第44页 |
(二) 城市体系中的定位 | 第44-46页 |
(三) 别具风格的城市意象与旅游职能的提升 | 第46-52页 |
1、历史积淀 | 第47-48页 |
2、民国时期的发展 | 第48-52页 |
结语 | 第52-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后记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