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12页 |
(一) 选题意义 | 第6-7页 |
(二) 研究概况 | 第7-12页 |
一、国民政府时期青岛的慈善组织机构 | 第12-33页 |
(一) 慈善组织建立的背景 | 第12-17页 |
(二) 政府创办的慈善机构 | 第17-22页 |
1、青岛市立救济院 | 第17-19页 |
2、其他临时性赈济机构 | 第19-22页 |
(三) 民间慈善团体组织 | 第22-28页 |
(四) 宗教慈善组织 | 第28-31页 |
(五) 规章制度 | 第31-33页 |
二、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组织的慈善活动 | 第33-56页 |
(一) 慈善活动的内容 | 第33-53页 |
1、赈灾救荒 | 第33-34页 |
2、难民救济 | 第34-41页 |
3、恤贫济困 | 第41-43页 |
4、医疗救助 | 第43-46页 |
5、儿童启蒙和技能教育 | 第46-50页 |
6、以工代赈 | 第50-53页 |
(二) 解放区救济 | 第53-56页 |
三、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特征 | 第56-68页 |
(一) 慈善机构种类繁多 | 第56-58页 |
(二) 慈善救济区域和范围扩大 | 第58-59页 |
(三) 慈善筹款渠道多样化 | 第59-68页 |
四、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 | 第68-72页 |
(一) 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的社会影响 | 第68-69页 |
1、缓解了社会矛盾,稳定了政局 | 第68页 |
2、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教化普众之心 | 第68-69页 |
3、具有节制社会的功能 | 第69页 |
(二) 国民政府时期青岛慈善事业对当代慈善事业的启示 | 第69-72页 |
1、广泛宣传慈善事业,普及慈善意识 | 第70页 |
2、动员全社会人员参与到救济事业中 | 第70-71页 |
3、慈善团体经营民营化,即非政府化 | 第71页 |
4、大力发展慈善组织 | 第71页 |
5、慈善事业需要政府支持 | 第71-72页 |
结论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1-82页 |
附表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