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田赋征实制度之研究
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对基层社会的控制--以汉口码头工人为例
政权分立中的灾荒救济--1941-1944年河南救荒研究
民国宛西自治教育述评(1930—1943)
民国时期湖北租佃关系研究(1927-1937)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视野下的皖南事变
民国时期审美观与上海女性美容妆饰(1927-1937)
民国时期二十年代河南的地方自治(1919—1930)
论湘赣革命根据地的社会动员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纪念孙中山活动研究
宋美龄战时妇女工作研究
董必武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理论与实践
抗日战争时期的归国华侨学生
中国基督教学生运动初探(1922-1937年)
浅论沦陷时期的汉口市商会
潮汕“八·二风灾”(1922)之救助问题研究
《新潮》编辑特色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市制探析(1927-1937)
抗战时期法币在河南地位分析
陕甘宁边区及华北抗日根据地优抚工作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县政府组织结构及其效能的考察
南京国民政府前十年边疆型特别行政区制度述论--以蒙藏为中心
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社会教育考察
民众教育政治化研究--以中央苏区为例
平社及其自由主义思想研究
新桂系时期广西土地问题与农村危机
论湖南留法勤工俭学运动
试论中共的富农政策(1945~1952)
南京国民政府“两年禁毒、六年禁烟”运动研究
抗战时期国解两区日俘政策比较研究
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桂林的统战工作研究
蒋介石与长城抗战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先进性建设探析
东北抗日义勇军入新活动及影响
抗战时期中共中央南方局党的组织建设及其经验
抗战时期湖南特矿业研究
毛泽东与陕甘宁边区的抗战文化
抗战时期迁湘工业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后方粮食品种的改良与推广
论共进社的社会改造思想
反荷运动研究
知识界对国联处理“九·一八”事变的不同反应--以胡适、罗隆基和胡愈之为中心的考察
九一八事变后的知识分子与民族主义--以《东方杂志》为中心考察并兼与《独立评论》比较
中国知识界与“五五宪草”制订的互动联系
周恩来抗战时期对外宣传工作思想研究
1946年国民大会代表选举研究
侵华日军细菌战参与者和受害者身心状况比较研究--基于对江西上饶地区细菌战受害者采访调查的实证分析
土地革命前后农民心态的演变--以中央苏区为中心
民国江西农村经济危机与政府应对(1927-1937)
解放战争时期延边革命根据地研究
上一页
[55]
[56]
[57]
[58]
[5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