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英文摘要 | 第6-11页 |
引言 | 第11-15页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1-13页 |
二、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3页 |
三、需要说明的几个问题 | 第13-15页 |
第一章 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对中间势力的排斥政策(1931-1935) | 第15-31页 |
一、共产党的排拒政策 | 第15-21页 |
(一) 排拒在革命阵营之外 | 第15-18页 |
(二) 加大宣传力度驳斥中间势力政治主张 | 第18-20页 |
(三) 同情与支持左翼阶层的正义之举 | 第20-21页 |
二、国民党的严厉镇压限制政策 | 第21-25页 |
(一) 加强独裁统治剥夺中间势力政治活动空间 | 第21-22页 |
(二) 采取两手政策 | 第22-24页 |
(三) 实行严格舆论控制禁止不同声音 | 第24-25页 |
三、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的差异 | 第25-31页 |
(一) 目的不同 | 第25-27页 |
(二) 手段不同 | 第27-28页 |
(三) 本质不同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华北事变后国共两党对中间势力政策的调整(1935-1937) | 第31-48页 |
一、共产党携手中间势力共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第31-37页 |
(一) 修正对中间势力的认知 | 第31-33页 |
(二) 携手共筑统一战线 | 第33-35页 |
(三) 联合逼迫国民党政府抗日对敌 | 第35-37页 |
二、国民党对中间势力限制的松动 | 第37-43页 |
(一) 开放部分参政机会容纳各派共同救国 | 第38-40页 |
(二) 保障中间势力的基本权力取消部分民主限制 | 第40-42页 |
(三) 对左翼势力的民主活动进行镇压 | 第42-43页 |
三、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 | 第43-48页 |
(一) 主动程度不同 | 第44-45页 |
(二) 在“质”和“量”上存在差异 | 第45-46页 |
(三) 对中间势力重视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 | 第46-48页 |
第三章 全面抗战爆发时期国共两党的中间势力政策(1937-1938) | 第48-65页 |
一、同盟抗战——共产党的中间势力政策 | 第48-53页 |
(一) 携手共赴国难 | 第48-50页 |
(二) 联手推进民主政治 | 第50-51页 |
(三) 联合维护坚固统一战线 | 第51-53页 |
二、相对宽容的政策——国民党的中间势力政策 | 第53-60页 |
(一) 从松动到相对宽容 | 第53-56页 |
(二) 集中全国才智共谋国是 | 第56-57页 |
(三) 宽容之下却又限制种种 | 第57-60页 |
三、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的异同 | 第60-65页 |
(一) 抗日同为国共两党此间政策的主要基点 | 第60-61页 |
(二) 地位认同的差异 | 第61-63页 |
(三) 真诚合作与利用之举 | 第63-65页 |
第四章 抗战相持阶段国共两党的中间势力政策(1938-1944) | 第65-85页 |
一、联合执政——中国共产党此间中间势力政策 | 第65-72页 |
(一) 支持和帮助中间势力组织化进程 | 第65-68页 |
(二) 抗日根据地内联合执政的尝试 | 第68-70页 |
(三) 加强统战工作对抗国民党反民主浪潮 | 第70-72页 |
二、由宽容到严格限制——国民党此间的中间势力政策 | 第72-77页 |
(一) 推行全国党化对抗中间势力的组织化 | 第72-74页 |
(二) 制造宪政骗局敷衍中间势力民主诉求 | 第74-76页 |
(三) 审查言论限制中间势力的正常活动 | 第76-77页 |
三、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比较 | 第77-85页 |
(一) 执政与议政的差异 | 第78-80页 |
(二) 相互支持与相互敌视 | 第80-82页 |
(三) 真诚帮助与严格限制 | 第82-85页 |
第五章 抗战胜利前夜国共两党的中间势力政策(1944-1945) | 第85-100页 |
一、加强统战工作联合建国——中共此间的中间势力政策 | 第85-90页 |
(一) 联合建国运动的展开 | 第85-88页 |
(二) 加强了解增进互信 | 第88-90页 |
二、限制与争取——国民党此间的中间势力政策 | 第90-95页 |
(一) 允诺召开国民大会应对建立联合政府的政治诉求 | 第90-92页 |
(二) 借口还政于民抵制宪政 | 第92-94页 |
(三) 拉拢中间势力对抗中共 | 第94-95页 |
三、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的比较 | 第95-100页 |
(一) 两种前途两种命运的政治取向不同 | 第95-97页 |
(二) 主动团结与被迫争取的方式不同 | 第97-100页 |
第六章 国共两党中间势力政策的整体评价与历史启示 | 第100-109页 |
一、两党政策的评价 | 第100-105页 |
(一) 中国共产党中间势力政策评价 | 第100-103页 |
(二) 中国国民党中间势力政策评价 | 第103-105页 |
二、历史启示 | 第105-109页 |
(一) 从社会主要矛盾出发是正确处理与中间势力关系的根本出发点 | 第106页 |
(二) 真诚互信是协调好与中间势力关系的根本保证 | 第106-107页 |
(三) 长期合作共同发展是国家安全政治稳定的根本原则 | 第107-109页 |
结语 | 第109-111页 |
参考文献 | 第111-118页 |
参阅文献 | 第118-123页 |
后记 | 第123-12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2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