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土匪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科技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构建和谐社会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调节社会利益矛盾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移民问题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粮食工作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医疗工作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陕西社会结构变迁研究
陕甘宁边区文化社团活动与大众文化建设
论蔡和森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早期进程中的贡献
梁漱溟、晏阳初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之比较
民国中期关中地区农民生活状况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公务员选任制度研究--以陕西为例
论抗战时期中共对国民党高级将领的统战政策
法西斯主义在中国的困境及原因分析
日伪时期内蒙古东部地区朝鲜移民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在职干部教育研究
中国处理战争遗留问题研究(1945-1972)
解放战争时期北平高校学生运动研究(1945年-1949年)
试析日伪在北平地区的奴化教育
徐州会战中国军队失利的原因
抗日军政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特色研究
20世纪30年代的“新式独裁”论研究
中共山西抗日根据地的妇女状况研究
从1933-1935“国货年”运动看国货质量问题
五四时期的抵制日货运动研究
南京国民政府军事编遣研究(1928-1930年)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的查田运动探析
抗战时期的中国对外交通生命线
抗战前后中国共产党对龙云统战工作研究
抗日战争前江苏童子军研究
卜凯中国农村调查研究
科玄论战的再解读--在后现代主义科学观视野下的思考
吴忠信与近代藏事
热察绥改省对国家整合的影响研究(1928-1937年)
五四前后文化调和论研究--以杜亚泉和《东方杂志》为中心的考察
李大钊与中国现代政治学的起源
新析南京国民政府改订新约运动
抗战前10年河北省仓储制度研究
试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及其历史作用
20世纪30年代冀中农民物质生活状况研究--以清苑县4村为例
统一战线政策下开明士绅与华北抗日根据地建设探析
1928-1937年河北农民田赋负担研究
日伪华北劳工协会罪恶述论
伪新民会宣传教化活动研究
论抗日战争时期的晋察冀边区参议会
1937年至1940年河北敌后战场国共关系初探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反“扫荡”问题研究
华北沦陷区县级伪政权研究
华北沦陷区省级伪政权殖民统治研究
上一页
[57]
[58]
[59]
[60]
[6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