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
徘徊于科学救国与政治救国之间—丁文江民族复兴思想述论
1946年“制宪国大”合法性研究
中国工程师学会的体制化建设研究(1912-1950)
国家与地方社会的二重变奏--以民国无锡地方报刊舆论为中心(1927—1937)
抗战时期重庆煤矿工人生活研究
节日中的抗战:战时重庆元旦抗战动员活动研究
战时“义”与“利”的纠葛:1938至1942年久大公司与自贡盐商纠纷研究
“满洲国”时期蒙古会馆与青旗社探述
1912—1931年黑龙江省禁烟的历史考察
1927-1938年德国军事顾问团在华活动研究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建设“新国家”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青年运动研究
论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对大连的接管(1945-1949)
延安时期苏联文化宣传研究
拉铁摩尔1937-1944年的在华经历及其影响研究
陕甘宁边区争取国民政府财政经济援助研究(1937-1941)
瓦窑堡会议历史地位研究
对川陕苏区统战工作的探究
延安新文字干部学校创立初期研究
爱泼斯坦对中国抗战的认知和判断
合作与冲突:马歇尔调处与国共内战
1944-1946年中共外交实践研究
杨森主政贵州时期的文化建设
中国国民党五大至六大期间内外政策研究--以1935-1945年国民党历次重要会议为视角
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根据地妇女运动研究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冀东人民抗日暴动研究
何键主湘时期的县政研究(1929-1937)
战争与女性:抗战时期《广东妇女》月刊研究
北平研究院生物学科学研究与体制化研究(1929-1937)
抗战时期的粮食工作探析--以太行、太岳革命根据地为中心
民国时期安徽蝗灾研究
抗战时期安徽国统区报刊舆论宣传研究--以“抗战建国”为中心的考察(1937—1945)
伪满时期东北高粱业研究(1932-1945)
日军对八路军的军事调查研究
国民政府时期的工赈研究(1927-1949)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绥蒙地区的统战工作
从和谈争取到和平解放:抗战胜利后中共争夺绥远地区策略研究
日伪时期晋北地区的社会状况
日伪在呼伦贝尔地区的殖民统治
1946-1947年上海劳资争议仲裁研究
绥远抗战与援绥运动研究
日伪时期赤峰地区的经济状况
抗战时期蒋介石谋求苏联对日作战的心路历程--以《蒋介石日记》为中心
东北抗联反日伪“治安肃正讨伐”斗争研究
伪满时期公路交通管理研究
抗战时期伤残军人的救助问题研究
20世纪二十年代安东城市防洪治理研究
羌帖衰亡和哈大洋票的发行与流通
20世纪二十年代营口港基础设施建设及其意义
民国政府对五路鄂伦春人的收抚安置(1911-1930)
上一页
[18]
[19]
[20]
[21]
[2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