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清后期(1840~1911年)论文

清末吐鲁番直隶厅新式教育研究

中文摘要第8-9页
ABSTRACT第9页
绪论第10-17页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第11-15页
    三、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5-17页
第一章 清末新政前吐鲁番直隶厅的教育第17-28页
    第一节 清末吐鲁番直隶厅的社会变迁第17-21页
        一、政治变迁第17-20页
        二、经济和人口变迁第20-21页
    第二节 吐鲁番直隶厅义学教育的兴起与发展第21-28页
        一、义学教育的兴起第21-23页
        二、义学教育的发展第23-28页
第二章 清末吐鲁番直隶厅教育的转型第28-50页
    第一节 清末吐鲁番直隶厅新式教育的兴起第28-32页
        一、清末全国新式教育的兴起第28-30页
        二、清末预备立宪的推动第30-31页
        三、清末新疆新式教育的兴起第31-32页
    第二节 学制和基层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第32-40页
        一、学堂的改良和扩充第32-35页
        二、学制的建立第35-36页
        三、基层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建立第36-40页
    第三节 官办学堂的教学与管理第40-45页
        一、课程与教材第40-41页
        二、教师的培养和管理第41-43页
        三、学童招致、培养和管理第43-45页
    第四节 民办学堂的运营与管理第45-50页
        一、民办学堂的运营第45-46页
        二、地方官员对民办学堂的监督与管理第46-50页
第三章 困境中的清末吐鲁番直隶厅新式教育第50-61页
    第一节 经费短缺第50-56页
        一、经费短缺的原因第50-52页
        二、经费短缺引发的问题第52-53页
        三、经费问题的解决第53-56页
    第二节 文化差异第56-57页
    第三节 其他限制新式教育发展的因素第57-61页
        一、图书的数量和质量问题第57-58页
        二、教学管理不当第58-59页
        三、教育腐败第59-60页
        四、吐鲁番直隶厅同知的频繁更换第60-61页
第四章 清末吐鲁番直隶厅新式教育与地方社会第61-67页
    第一节 新式教育与地方文化第61-62页
        一、奠定了民国吐鲁番教育发展的基础第61页
        二、私人办学的兴起第61-62页
    第二节 新式教育与地方军政第62-65页
        一、地方基层管理体制的变革第62-63页
        二、现代警政制度的建立第63-64页
        三、军事人才的培养第64-65页
    第三节 新式教育与地方经济第65-67页
        一、新式教育与纺织业的发展第65-66页
        二、新式教育与农业的发展第66-67页
结语第67-68页
参考文献第68-71页
致谢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抗战时期甘肃省粮食管理研究(1937-1945年)
下一篇:清末疆臣沙克都林札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