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
《农学报》与日本农业生产技术传播研究
清末黑龙江咨议局研究
近代上海肥皂工业研究
清末民初知识界对“少年中国”理想追求的历史考察
民国时期北京人力车夫生活研究(1912—1937)
1864-1871年新疆伊犁民变研究
王文韶督直研究
1871-1882年俄国侵占统治与归还中国伊犁研究
清末民国新疆会馆研究--以北疆地区为中心
何以为家:民国时期知识群体理想居室建构--以《妇女杂志》为例(1915—1931)
晚清民国时期新疆湘籍人员研究
1851-1871年新疆筹饷变化研究
稿本阎敬铭友朋书札整理
九江开埠后近代教育的变迁
武夷茶叶对英贸易研究(1843-1894)
民国时期中学图书馆建设思想研究
晚清江西籍旅外官绅群体研究
民国时期湘西匪患研究
王造时国民性改造思想研究
传统与嬗变—民国山西婚书研究
晚清时期美国“庚款兴学”政策研究
恢复与重建:晚清吐鲁番的土地清丈、整理田赋和农业发展
潘祖荫为官施政举措初探
清末民初苏州商会与地方教育的现代化--以苏州纱缎业公立初等商业学堂为研究
论施中一的农业推广理念与实践
传教士在晚清的法律活动与贡献
北洋时期铁路警察职能研究--政府在铁路时代的权力表达
中国救济善会研究
晚清时期传教士中国佛教观--以《教务杂志》(The Chinese Recorder)为中心的探究
民国时期的儿童图书馆建设思想研究
丁韪良对京师同文馆发展的贡献
民国时期西北移民垦荒事业研究
近代中国联邦制运动研究--以宪政为视角
多元与保守--李佳白思想研究
海权理论视野下的德占胶澳
角色认同:十九世纪美国基督新教来华女传教士研究--以慕拉蒂(Lottie Moon)为中心的考察
上世纪之交中国乡土基督教民群体信仰状态的研究--以华北地区为中心的考察
民国基层权力结构研究--以河北县区政权为中心(1912-1937)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及其与团练、清武装的关系--以“民可用,团应抚、匪必剿”政策为视角
民国时期县官群体研究--以1912—1937年的江苏省为中心
民初政治风云与相关社会称谓研究
自然灾害与移民冲突--咸丰同治年间苏鲁湖团案
生育观念在近代以来的嬗变--以节制生育运动为基点展开论述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清末民初济南公共领域的近代转型(1904—1919)
近代山东移民对东北文化的影响(1860—1911)
民国时期的防疫政策(1911—1937)
中国近代激进主义思潮研究
伦理情境下的博弈、仪式与象征——关于清朝中晚期士绅和庶民生活的个案研究
民初责任内阁述论
上一页
[14]
[15]
[16]
[17]
[1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