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40~1949年)论文

中国救济善会研究

中文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8-19页
    一、选题价值第8-9页
    二、学术史回顾第9-16页
    三、研究方法与基本框架第16-18页
    四、创新与不足第18-19页
第一章 救济善会成立的背景及过程第19-38页
    第一节 善会、义赈与红十字——救济善会的慈善基础第19-28页
        一、江浙地区善会善堂的大量出现第19-22页
        二、近代义赈的兴起第22-25页
        三、红十字文化的初步传播第25-28页
    第二节 父子相承:陆树藩及其父亲陆心源的善举第28-33页
    第三节 中国救济善会的成立第33-38页
第二章 救济善会的组织管理第38-70页
    第一节 救济善会的各项章程第38-47页
        一、核心章程第38-41页
        二、具体章程第41-47页
    第二节 救济善会的分支机构第47-60页
        一、救援机构第48-53页
        二、筹款机构第53-60页
    第三节 救济善会的人员构成第60-70页
第三章 救济善会的救援行动第70-93页
    第一节 北上救援的准备工作第70-74页
        一、筹集物资第70-73页
        二、请调轮船与减免费用第73-74页
    第二节 天津地区的救援行动第74-80页
        一、设局火神庙第75-76页
        二、济渡与赈济第76-78页
        三、援救周边地区第78-80页
    第三节 北京地区的救援行动第80-85页
        一、赶赴北京第80-82页
        二、护送难民至津第82-84页
        三、功成返沪第84-85页
    第四节 救援行动的善后与评价第85-93页
        一、救援行动的善后事宜第86-88页
        二、救援行动的实效与评价第88-93页
第四章 救济善会与红十字第93-111页
    第一节 救济善会中的红十字元素第93-99页
        一、红十字元素的表现与人道主义原则的践行第94-96页
        二、社会各界对救济善会红十字性质的认同第96-99页
    第二节 陆树藩的红十字设想与实践第99-105页
    第三节 会中人的红十字经历第105-111页
结语第111-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19页
攻读学位期间本人公开发表的论文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121页

论文共12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绿色建筑评价的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资质过剩感与员工建言:领导征询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