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6-7页 |
英文摘要 | 第7-8页 |
前言 | 第10-18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12页 |
二、学术史综述 | 第12-16页 |
三、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 第16-18页 |
第一章 晚清时期《教务杂志》对中国佛教的关注 | 第18-40页 |
第一节 《教务杂志》概述 | 第18-20页 |
第二节 杂志对中国佛教的关注 | 第20-35页 |
第三节 相关内容的量化分析 | 第35-40页 |
第二章 晚清时期《教务杂志》专论中的传教士中国佛教观 | 第40-79页 |
第一节 为传教寻找历史借鉴——传教士佛教史观 | 第41-52页 |
第二节 佛教是有神论还是无神论 | 第52-58页 |
第三节 佛教仪式——“抄袭”抑或“迷信的证明” | 第58-64页 |
第四节 佛教是基督教的准备吗——传教士对耶佛之间相似性的讨论 | 第64-77页 |
小结 | 第77-79页 |
第三章 晚清时期《教务杂志》书评、通讯中的传教士中国佛教观 | 第79-95页 |
第一节 杂志书目、书评中的佛教观 | 第80-83页 |
第二节 杂志通讯中对李提摩太翻译方法的讨论 | 第83-89页 |
第三节 游览介绍到义理研究:传教士佛教研究的深入 | 第89-94页 |
小结 | 第94-95页 |
第四章 余论:民国时期传教士中国佛教观的进一步转变——以梅立德、艾香德对太虚的讨论为例 | 第95-106页 |
小结 | 第104-10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106-110页 |
参考文献 | 第110-119页 |
致谢 | 第11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