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3页 |
Abstract | 第3页 |
绪论 | 第7-14页 |
(一)研究回顾 | 第7-9页 |
(二)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0页 |
(四)相关研究理论概述 | 第10-14页 |
1、有关“会馆”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2、中国会馆发展演变 | 第11-14页 |
一、新疆会馆兴起的人口与社会背景 | 第14-24页 |
(一)清以前内地汉族军民在新疆概况 | 第14-16页 |
(二)清代内地汉族人口在新疆概况 | 第16-20页 |
1、清初至同治年间内地汉族人口在新疆概况 | 第16-18页 |
2、左宗棠收复新疆至清末年间内地汉族人口迁居新疆概况 | 第18-20页 |
(三)民国时期内地汉族人口在新疆概况 | 第20-22页 |
(四)清代至民国内地人口移居新疆的特点 | 第22-24页 |
二、新疆会馆的兴起与发展 | 第24-38页 |
(一)北疆各地会馆概况 | 第24-27页 |
(二)北疆主要会馆 | 第27-32页 |
1、乌鲁木齐的会馆 | 第27-28页 |
2、奇台的会馆 | 第28-31页 |
3、玛纳斯的会馆 | 第31页 |
4、伊犁地区的会馆 | 第31-32页 |
(三)会馆内部运作 | 第32-34页 |
(四)新疆会馆发展 | 第34-36页 |
(五)会馆衰落 | 第36-38页 |
三、会馆的社会功能 | 第38-46页 |
(一)社会救济 | 第38-39页 |
(二)文化功能 | 第39-44页 |
1、会馆建筑 | 第40-41页 |
2、传播文化艺术 | 第41-43页 |
3、兴办教育 | 第43-44页 |
(三)信仰功能 | 第44-46页 |
四、会馆的地域特征 | 第46-50页 |
(一)会馆特点 | 第46-47页 |
(二)新疆的会馆地域特征 | 第47-50页 |
1、新疆的会馆类型单一 | 第48页 |
2、“敦乡谊、叙乡梓”为其主要内涵 | 第48-49页 |
3、会馆规模、数量较内地小 | 第49页 |
4、会馆区域分布明显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
(一)史料类 | 第51页 |
(二)著作类 | 第51-52页 |
(三)论文类 | 第52-54页 |
附录 | 第54-57页 |
在校发表论文情况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