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晚清上海的医药文化与社会生活--以1901-1910年《申报》广告为中心的研究
明神宗人格述论--以“大五”人格因素模型为依据
湖南省临时参议会研究(1939-1946)
晚清辰州府义仓与地方社会研究
曹魏文化政策研究
明清时期江西商人与商人组织研究
苏轼黄州时期休闲活动研究
日本移民开拓团侵略中国东北述论
北魏皇族研究
明代江西状元研究
明清江南市镇雇佣群体研究
西安事变前后蒋介石的形象及其塑造
延安时期中共报人群体研究(1935-1948)
建国初期新登县农村妇女动员研究--以农业合作化运动为中心
元初杭州宋遗民研究
西汉游学述论
明清时期朝贡体系中的朝鲜服饰
伪满时期在长春的朝鲜人社会分析--以统计、文学、回忆的立体性分析为中心
试析汉文帝强化皇权的政策与措施
略论明朝士大夫的气节
南宋两浙地区酒业探析
北洋政府时期的青岛商会研究(1922-1929)
佛教、教化与郊游胜地:10-18世纪通天岩与赣南地域社会
明清时期兴宁客家族群生计与移民研究
明清江右商帮与贵州区域社会研究
锯不断的龙舟--晚清民初温州地域社会中的权力关系
蒋介石兼理川政研究(1938-1940)
蒋介石与浙籍军人关系初探--以国民政府“浙江现象”为中心
协作与抗争--地方税捐事务中的绍兴县商会与政府(1945-1949)
月令与明代社会
抗战时期国统区女学生的多重身份认同--以周南女学生(1938-1946)为例
唐宋时期山东海港转型研究--以登州港和密州板桥镇港口
西道堂与近代临潭社会
李提摩太与中国近代改革
晚清民国时期南昌月池熊氏的宗族教育研究
《春秋公羊传》思想研究
宋代沙门岛流人及路线研究
黑龙江教育界抗日活动述论(1931-1945)
论南宋经界法的实施及其影响
明清交替之际琉球国际地位研究
徐福典故源流及国际传播
台基与近代中国城市社会研究
岳珂与《金佗稡编》、《金佗续编》研究
辛亥革命前十年东北地区民变研究
略论“清末三屠”对中国早期近代化的影响
张敬尧督湘时期湖南商人群体研究
五四时期知识界的“不谈政治”倾向及其转变
清末浙江龙华会研究
金代后妃研究
两晋南北朝经学博士考论
上一页
[65]
[66]
[67]
[68]
[6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