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0. 前言 | 第9-12页 |
1. 沙门岛概况 | 第12-18页 |
1.1 沙门岛自然条件及社会条件 | 第12-16页 |
1.1.1 沙门岛地理位置 | 第12-13页 |
1.1.2 沙门岛作为流放地的条件 | 第13-16页 |
1.2 沙门岛作为流放地开始和结束时间 | 第16页 |
1.3 沙门岛制度研究 | 第16-18页 |
1.3.1 流配沙门岛罪名的变化 | 第16-17页 |
1.3.2 沙门岛押送制度 | 第17-18页 |
2. 沙门岛流人类型 | 第18-24页 |
2.1 五代时期沙门岛流人 | 第18-19页 |
2.2 宋代沙门岛流人的类型 | 第19-24页 |
2.2.1 宋太祖至宋真宗时期(公元 960—1022 年) | 第20-22页 |
2.2.2 宋仁宗至宋神宗时期(公元 1010 年—1085 年) | 第22-23页 |
2.2.3 宋哲宗至南宋末期(公元 1085—1279 年) | 第23-24页 |
3. 流人前往沙门岛路线 | 第24-40页 |
3.1 五代流放沙门岛线路 | 第28-30页 |
3.2 北宋流放沙门岛路线 | 第30-40页 |
3.2.1 京畿及周边地区 | 第30-32页 |
3.2.2 江南地区 | 第32-35页 |
3.2.3 西北及川蜀地区 | 第35-37页 |
3.2.4 岭南地区 | 第37-40页 |
4. 结语 | 第40-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个人简历 | 第51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1-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