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历史、地理论文--中国史论文--隋、唐至清前期(581~1840年)论文

佛教、教化与郊游胜地:10-18世纪通天岩与赣南地域社会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导言第6-11页
    1.1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6-7页
    1.2 文献综述第7-11页
第2章 佛教胜地的象征意义:宋代通天岩与赣南社会第11-25页
    2.1 佛教与宋代赣州地方社会第11-17页
        2.1.1 宋代赣州佛教概况第11-13页
        2.1.2 宋代赣州佛教特点第13-17页
    2.2 成为佛教胜地:宋代通天岩的开发第17-22页
        2.2.1 通天岩石窟的建造及其原因第17-20页
        2.2.2 佛教胜地的形成第20-22页
    2.3 成为士大夫郊游胜地:宋代通天岩在地方社会的意义第22-25页
第3章 从阳孝本到王阳明:儒学与通天岩的教化意义第25-42页
    3.1 阳孝本与通天岩第25-30页
    3.2 王阳明讲学活动对通天岩的影响第30-35页
    3.3 教化与象征:宋代通天岩摩崖题刻与王阳明通天岩讲学活动分析第35-42页
第4章 回归本位:清代通天岩角色的转变第42-52页
    4.1 清代赣南社会的变化第42-47页
        4.1.1 清代赣南经济社会的变化第42-45页
        4.1.2 清代政府在赣南地区统治的深化第45-47页
    4.2 角色转变:郊游胜地第47-52页
第5章 结语第52-53页
致谢第53-54页
参考文献第54-57页

论文共5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开放社会及其困境—波普尔政治哲学述评
下一篇: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伦理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