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政府时期的青岛商会研究(1922-1929)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0 前言 | 第12-18页 |
0.1 选题的依据及意义 | 第12-13页 |
0.2 选题的实际应用价值 | 第13-14页 |
0.3 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0.4 研究方法及可行性分析 | 第16-18页 |
0.4.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0.4.2 可行性分析 | 第16-18页 |
1 青岛商会缘起 | 第18-22页 |
1.1 青岛最早的商人组织——商务公所 | 第18页 |
1.2 青岛商会的前身——中华商务公局 | 第18-20页 |
1.3 青岛第一个正式商会组织 | 第20-21页 |
1.4 日占时期的青岛商会发展 | 第21-22页 |
2 北洋政府时期青岛商会组织网络与管理制度 | 第22-38页 |
2.1 商会的组织网络 | 第22-26页 |
2.1.1 青岛总商会的组织结构 | 第22-23页 |
2.1.2 青岛总商会的会董 | 第23-26页 |
2.2 商会制度 | 第26-34页 |
2.2.1 选举制度 | 第26-28页 |
2.2.2 会费制度及财政情况 | 第28-33页 |
2.2.3 商号入、退会制度 | 第33-34页 |
2.3 商会的重要领导人 | 第34-38页 |
3 青岛总商会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关系 | 第38-45页 |
3.1 商会与同乡会 | 第38-40页 |
3.1.1 齐燕会馆 | 第39页 |
3.1.2 三江会馆和广东会馆 | 第39-40页 |
3.2 青岛总商会与慈善组织及其慈善活动 | 第40-42页 |
3.2.1 青岛总商会与慈善组织 | 第40-41页 |
3.2.2 青岛总商会的慈善活动 | 第41-42页 |
3.3 青岛商会与外埠商会 | 第42-45页 |
4 青岛商会的职能 | 第45-58页 |
4.1 协调商事,充当经济纠纷的调节者与调查者 | 第45-49页 |
4.2 社会经济现状的调查和反馈 | 第49-55页 |
4.3 反对苛捐杂税及官吏扰商 | 第55-58页 |
结语 北洋政府时期青岛商会的历史影响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