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地理
--
中国史
三国鼎立时期荆州战略地位探析
清代甘肃科举家族与地方社会
左宗棠荒政实践研究
合作的尺度:蒋介石与鲍罗廷关系研究(1924-1927)
民国时期浙江地政研究(1927-1949)
明清时期湘西的移民与社会变迁
南宋都城臨安府行政管理制度研究
画学与徽宗朝的政治研究初探
处州府云和、宣平、景宁三县的设立与地方社会的发展--以浙闽民变为背景的考察
肃南藏族马蹄十四族源流初探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的知识分子思想研究
明吳應箕《東林本末》校箋
清末杭地官绅对新式学堂的应对--以浙江求是书院为例
蒋介石与1938年国民党“临全大会”研究
西北地区河流运输变迁研究(1368-1949)
抗战前陕西棉业与地方经济变迁
明清山东棉业商品化发展研究(1500年-1800年)
东汉桓灵时期的汉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研究
解读德国汉学家诺依曼的中国观--从跨文化视角分析
外交系与北京政治:1922-1927
藏族史学名著《汉藏史集》研究
明清杰出人物创造性成就及其影响因素
李棠阶研究
抗战时期陕西国统区军粮问题探析(1937-1945)
段祺瑞临时执政府研究
川康彝藏聚居区法币流通状况研究
太平洋战争期间日本对香港的文化统制
全国经济委员会与西北开发(1931-1938)
抗战时期陕西粮食增产研究--以陕西省粮食增产总督导团为中心
晚清新疆的旱、蝗灾害及社会应对--以吐鲁番为中心
民国时期西安自来水事业建设
光绪初年吐鲁番基层社会的治理和控制(1877-1884)--以地方民事诉讼案例的分析为中心
晚清抵制外货运动研究
甲午战争奉天战场清军将领群体研究
民初山西宗圣会与孔教运动
光绪朝雁北地区灾荒研究
唐懿宗朝政局研究
两汉至五代肃州与丝绸之路研究
唐代泰宁军研究
蓝田四吕与北宋社会风气变化研究
康雍时期陕西钱粮亏空问题研究
清中后期安康张氏来鹿堂刻书研究
《徐霞客游记》所见儒生肄业之实况
前期倭寇与明初中日关系
道光二十三年中牟大工及其影响研究
李光地及其《尚書》研究
唐宋时期府制专题研究
唐后期西南边防建设研究
国家控制与土地权利:唐代土地所有权诸问题研究
元代经济作物的种植和分布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