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8页 |
一、本论题的选题缘由及意义 | 第10-11页 |
二、本论题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页 |
三、本论题的研究方法、目标与创新点 | 第14-18页 |
(一)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二) 研究目标 | 第14-15页 |
(三) 可行性分析 | 第15页 |
(四) 创新点 | 第15页 |
(五) 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办法第一章 吕氏家族概况 | 第15-18页 |
第一章 吕氏家族概况 | 第18-30页 |
第一节 蓝田四吕生活的背景 | 第18-20页 |
一、政治环境 | 第18-19页 |
二、文化环境 | 第19-20页 |
第二节 吕氏家族基本情况 | 第20-30页 |
一、吕氏世系 | 第20-24页 |
二、四吕概况 | 第24-28页 |
三、吕氏家族地位 | 第28-30页 |
第二章 蓝田四吕对官场风气的影响 | 第30-46页 |
第一节 宋仁宗时期官场风气 | 第30-37页 |
一、奢靡风气盛行 | 第30-33页 |
二、贪腐风气流行 | 第33-36页 |
三、党争风气严重 | 第36-37页 |
第二节 蓝田四吕的官场行为 | 第37-43页 |
一、蓝田四吕的做官理念 | 第37-39页 |
二、蓝田四吕的做官实践 | 第39-43页 |
第三节 宋哲宗时的官场风气 | 第43-46页 |
一、节俭风气初现 | 第43页 |
二、上谏风气大盛 | 第43-46页 |
第三章 蓝田四吕对关中学术风气的影响 | 第46-56页 |
第一节 宋仁宗时期学术风气 | 第46-48页 |
一、华而不实风气普遍 | 第46-47页 |
二、科举舞弊风气严重 | 第47-48页 |
第二节 蓝田四吕的学术追求 | 第48-53页 |
一、蓝田四吕的学术理念 | 第48-51页 |
二、蓝田四吕的学术实践 | 第51-53页 |
第三节 宋哲宗时期学风变化 | 第53-56页 |
一、儒家礼教风气盛行 | 第53-54页 |
二、务实之风得以发展 | 第54-56页 |
第四章 蓝田四吕对北宋关中风气的影响 | 第56-66页 |
第一节 宋仁宗时期关中风气 | 第56-58页 |
一、功利的婚姻观盛行 | 第56-57页 |
二、劲悍的民风普遍 | 第57-58页 |
第二节 蓝田四吕变化关中风气的作为 | 第58-64页 |
一、蓝田四吕变化关中风气的理念 | 第58-60页 |
二、蓝田四吕变化关中风气的实践 | 第60-64页 |
第三节 宋哲宗时的关中风气变化 | 第64-66页 |
一、和气之风兴起 | 第64页 |
二、婚丧礼仪规范 | 第64-66页 |
第五章 蓝田四吕变化社会风气评价 | 第66-74页 |
第一节 对宋代社会的积极作用 | 第66-69页 |
一、教化乡村基层 | 第67-68页 |
二、维护社会稳定 | 第68-69页 |
第二节 对宋代社会的消极作用 | 第69-71页 |
一、禁锢民众思想 | 第69-70页 |
二、《吕氏乡约》的局限性 | 第70-71页 |
第三节 对当代社会的思考 | 第71-74页 |
一、对官治的思考 | 第71-72页 |
二、对学风的思考 | 第72页 |
三、对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 第72-74页 |
结语 | 第74-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2页 |
致谢 | 第82-8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