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
当代文学(1949年~)
论网络文学的大众化及其表征
周扬与中国当代文学
冯至与京派
从《收获》的传播看网络时代文学期刊的生存现状
吕荧文艺思想研究
钱锺书与基督教文化
茅盾文学奖评奖问题研究
数字化传播途径下的网络文学读写关系研究
周扬文学理论主体研究
论网络文学的审美特性
学术与人生:钱谷融情怀解读
穆旦(查良铮)译述暨法学研究
红色经典中的传奇性与江湖意识
从新历史主义理论看当代文学境遇
“美国梦”的想象和塑造--1990年代初期留学生文学及其大众梦幻研究
中国作家博客——作家身份转换的分析
中国知名女性博客的女性主义探析
1978:转型期的文学生产--以《伤痕》的发表和评论为例
创作意图、文学文本与文学史叙述--以巴金《家》为例
论中国生态文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20世纪90年代传媒语境下的文学转向研究
被忽略的繁复--当下“底层文学”讨论的文化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的英雄主题研究--以长篇小说为中心
中国当代生态文学研究
台湾的良心:论陈映真的左翼意识与文学创作
新时期的“小男子汉”形象研究
大陆网络文学的十年发展和现实反思
青春叙事——90年代中后期以来中国青年文化的变异性考察
论沈从文自由主义思想的本质
新媒介时代文学的失望与希望--从《明道文艺》看新媒介时代的青年与文学
视觉文化时代的网络文学研究
在温和与固执之间--论沈从文“湘西世界”的审美建构
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的坐标原点--论1894-1919年中国文学现代化转型的发生
中国新时期以来文学主体性研究
后现代文化视域下的中国文学经典
泰北古滇移民文学
新感觉派创作中的颓废主义
河西文化与当代河西文学
在杂语共生的文学现场--“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在中国大陆文学期刊中的传播与建构(1979-2002)
论黄国彬作品中的“孤独意识”与“宗教情怀”
论沈从文的自由主义文学观
萧乾自译文学作品研究
“十七年文学”:解读“再解读”--一场海内外互动的学术反思
消费文化影响下的“80后”写作
纷争与变异--对“韩白之争”文化动因的深层探析
游戏文化与80后创作
当前对于“文学边缘化”和文学地位的主要认识与思考
从郁秀到韩寒--青春写作的转型
一个词语的历史--“80后”文学论
反映与影响:当代意大利文学奖项与创作之间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