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新中国文学新人培养机制研究--从文学研究所到鲁迅文学院
杨锺羲《雪桥诗话》考论
民国文学中的辛亥革命叙事(1912-1949)
台湾文学中的东北书写
四库明人别集研究
文人治生与桐城派
曹魏三祖时期文学研究
救赎·蜕变·转型--解放区文学再思考
关于周作人日本国民性研究的考察--以“人情美”为中心
新世纪贵州“乌江作家群”研究
东汉中后期隐逸文学研究
两汉魏晋“设难体”研究
从黄粱梦故事的改编看元代文人心态--以马致远的《黄粱梦》为中心
中国古典悲剧艺术的审美探究
文学“研讨会”与当下中国文学--以2011-2015年《文艺报》报道的文学“研讨会”为中心
汉代书序研究
论刘知远形象的演变
潘钟瑞《香禅精舍集》研究
方廷楷及其文学批评著作研究
刘先平大自然文学创作特色研究
汪柱及其戏曲作品研究
捍卫鲁迅—文坛“拨乱反正”中的李何林
明代贵州乡试策论文研究
东北作家群流寓大西南研究
席慕蓉1990年代以来作品中的蒙古族群意识及文化书写
《同人集》编选与清代文士心态之变迁
史传文学视域下的《鲒埼亭集》研究
宋代孔庙释奠诗文研究
都市与乡村:80后女作家笛安、马金莲的青春叙事
“开拓者”形象研究—“新时期”改革文学中的英雄变奏(1976-1984)
《野草》与《红楼梦》主题性意象异同初探
邓显鹤《南村草堂文钞》研究
湖南省作家协会预算绩效评价研究
王蒙“新疆书写”的流变研究
论白薇作品中的身体书写
晚清白话报章与现代女性意识的萌芽(1898-1911)
抗战时期的“晚明”言说与想象(1931-1945年)
“名”的危机与“文”的重建--刘师培前期文学思想研究(1903-1906)
西方审美规范与政治价值双重评判标准下的中国文学--新世纪以来《纽约时报》上的中国文学
司马承祯交游与文学考论
朱彝尊美育思想研究
漁石集校笺
论古代文学批评与书法批评方法上的异同
趙棻及其家族女性著述研究與整理
知识社会学视野下的“张爱玲热”现象研究
龙应台风波个案研究
魏晋生命意识及其文学书写
家族文化视域中的白先勇研究
梨洲弟子郑梁及其文学研究
神话复兴的创作机制及价值重建--“重述神话”项目中国卷研究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