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承祯交游与文学考论
摘要 | 第3-5页 |
Abs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16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0页 |
二、研究的现状 | 第10-14页 |
三、研究内容与思路 | 第14页 |
四、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五、研究价值 | 第15-16页 |
第一章 司马承祯交游的背景 | 第16-26页 |
第一节 盛唐道教的时代特色 | 第16-20页 |
一、唐代统治者对道教的推崇 | 第16-18页 |
二、茅山派的道教传承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司马承祯的道教信仰 | 第20-26页 |
一、个人兴趣追求 | 第21-22页 |
二、发扬光大道教 | 第22-26页 |
第二章 司马承祯交游考述 | 第26-54页 |
第一节 司马承祯与唐朝统治者的交游 | 第26-32页 |
一、与武则天的交游 | 第26-28页 |
二、与李旦的交游 | 第28-30页 |
三、与李隆基的交游 | 第30-32页 |
第二节 司马承祯与唐代文人士大夫的交游 | 第32-47页 |
一、与“方外十友”的交游 | 第33-41页 |
二、与“仙宗十友”的交游 | 第41-45页 |
三、与其他文人士大夫的交游 | 第45-46页 |
四、以诗赠别的文人、群臣 | 第46-47页 |
第三节 司马承祯与宗教人士的交游 | 第47-54页 |
一、与潘师正的交游 | 第47-49页 |
二、与李含光的交游 | 第49-51页 |
三、与谢自然的交游 | 第51-52页 |
四、与玉真公主的交游 | 第52-54页 |
第三章 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与文学创作 | 第54-70页 |
第一节 司马承祯的道教思想 | 第54-59页 |
一、服气炼形的养命说 | 第54-56页 |
二、虚心与存思的修性论 | 第56-59页 |
第二节 司马承祯道教思想与唐代文学创作 | 第59-64页 |
一、诗歌创作中的“求仙”主题 | 第59-61页 |
二、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意境 | 第61-63页 |
三、追求自由的隐逸情趣 | 第63-64页 |
第三节 司马承祯的文学艺术成就 | 第64-70页 |
一、精于诗文的文学造诣 | 第64-66页 |
二、修身养性的琴乐技术 | 第66-68页 |
三、书画与建筑的审美观念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