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消解与建构--论许地山作品的独特性
文彦博文学创作研究
“80后”写作心态探析
山庄文学研究
胡风文艺思想研究
《风俗通义》述评与文献学价值初探
苏轼的道论与心性之学
论东方朔传说丛的建构、传承与呈现方式
公安派北京时期(公元1598至1600年)研究
家庭伦理与文学叙述--以《新青年》(1915-1920)及其“同人群体”为中心
布尔迪厄场域视域下的中国十七年文学
古典文学中的“花园意象”解读
陶渊明与东晋佛教:文化过滤问题
刘壎与《隐居通议》的文学研究
陆机创作论研究
“以文为戏”研究—从历史和比较的维度
当下文学生存状态探索
谢冕文学批评研究
劉過繋年
童年经验对现代作家创作的影响及其呈现
韩愈古文评点整理与研究
唐代奏议的文学研究
当代西部文学中的民间文化书写
赵景深和20世纪俗文学研究
明代弘嘉之际吴中文学思想研究
萧绎的理想人格试探--以《金楼子·后妃篇》、《终制篇》、《戒子篇》为核心
清編《全唐文》研究
雍正文学思想研究
公安三袁交游与文学研究
方苞时文研究
近代中国江南基督宗教文人研究--以天主教文人和新教文人为中心(1868-1919)
宋初南北两大文学群体研究
“主体生成”及其现代性想象--中国当代文学成长叙事研究
汉唐长安空间与文学关系演变研究
从农民到农民工--论1990年代以来的乡村书写
黄遵宪文学地位的形成与奠定(1899-1949)
李欧梵与中国现代文学学科--对其《铁屋中的呐喊》、《上海摩登》、《中国现代作家的浪漫一代》作学术史解读
胡适的白话文学—理论与实践
章太炎晚年学术思想研究
刘勰的文学史论
明末清初女文人朱中楣研究
汪中诗文研究
华文作家对《白蛇传》传说的文本借用及其影响
刘勰《文心雕龙》“通变观”研究
周作人女性观的建构及其意义
《山海经》女性鬼神形象研究与思考
《新青年》“随感录”研究
谭正壁及其文学研究
探索与肯定—谈陶渊明的自我叙述写作策略
《弘明集》“论”篇探微
上一页
[26]
[27]
[28]
[29]
[3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