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奏议的文学研究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绪论 | 第12-36页 |
第一节 奏议的文学研究之价值与意义 | 第12-24页 |
第二节 奏议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 第24-35页 |
第三节 论文的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35-36页 |
第一章 唐前奏议述略 | 第36-59页 |
第一节 简朴自然的先秦奏议 | 第37-45页 |
第二节 严谨深厚的两汉奏议 | 第45-51页 |
第三节 铺采摛文的六朝奏议 | 第51-59页 |
第二章 唐代奏议的概况 | 第59-71页 |
第一节 唐代奏议的文体特征 | 第59-63页 |
第二节 唐代奏议的类别 | 第63-66页 |
第三节 唐代的奏议文献 | 第66-71页 |
第三章 初盛唐奏议名家名作举隅 | 第71-103页 |
第一节 初唐的奏议 | 第72-89页 |
一、贞观群臣的嘉言谠论 | 第73-82页 |
二、陈子昂的得风气之先 | 第82-89页 |
第二节 盛唐的奏议 | 第89-103页 |
一、燕许大手笔 | 第91-96页 |
二、张九龄的济时适用 | 第96-103页 |
第四章 中晚唐奏议名家名作举隅 | 第103-149页 |
第一节 中唐的奏议 | 第104-131页 |
一、陆贽的笔法垂则 | 第105-112页 |
二、权德舆的导夫先路 | 第112-115页 |
三、韩柳的创新 | 第115-123页 |
四、元白的引领潮流 | 第123-131页 |
第二节 晚唐的奏议 | 第131-149页 |
一、骈体的复归:彭阳章表 | 第134-137页 |
二、章奏之玉律:樊南四六 | 第137-142页 |
三、李德裕的特立独行 | 第142-149页 |
第五章 唐代奏议的文学史意义 | 第149-187页 |
第一节 唐代奏议的文学特色 | 第149-166页 |
一、笔法 | 第153-162页 |
二、语言特色 | 第162-163页 |
三、个人风格 | 第163-165页 |
四、情感的表达 | 第165-166页 |
第二节 唐代奏议在中国文学叙事传统中的位置 | 第166-176页 |
一、中国文学叙事传统 | 第167-170页 |
二、唐代奏议中的叙事 | 第170-173页 |
三、唐代奏议对叙事传统的贡献 | 第173-176页 |
第三节 唐代奏议在古代应用写作史上意义 | 第176-187页 |
一、应用写作与文学写作的统一 | 第177-180页 |
二、大手笔的示范意义 | 第180-183页 |
三、后世奏议缺乏文采的原因 | 第183-187页 |
结语 | 第187-189页 |
附录 | 第189-286页 |
唐代奏议篇目 | 第190-286页 |
参考文献 | 第286-293页 |
后记 | 第2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