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及其文学中的应用 | 第10-21页 |
第一节 布尔迪厄及其场域理论 | 第10-17页 |
第二节 布尔迪厄的场域理论在文学中的应用 | 第17-21页 |
第二章 “十七年”时期政治场域与文学场域的对话 | 第21-26页 |
第一节 文艺指导思想对文学场域的干预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文学组织性与合目的性对文学场域自主性的破坏 | 第22-23页 |
第三节 严重束缚于政治场域的文学批评 | 第23-26页 |
第三章 “十七年”时期文学场域的自主性表达 | 第26-31页 |
第一节 胡风对文学场域自主性的坚持 | 第26-27页 |
第二节 对“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质疑—场域自主性的又一次表达 | 第27-29页 |
第三节 “另类”作品的场域自主性追求 | 第29-31页 |
第四章 “十七年”时期文学场域的惯习 | 第31-39页 |
第一节 中国文学传统的惯习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左翼文学”与“延安文学”的惯习 | 第32-35页 |
第三节 前苏联文学的惯习 | 第35-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注释 | 第40-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44-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