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陈谟诗文研究
汉魏六朝赋序与文体学研究
重审“80后”文学的价值空间--以徐璐创作为例
论王朔对转型期中国社会乱象的书写--以《千万别把我当人》为考察中心
《逸周书》文体研究
汤显祖诗学之“情感论”
状元才情 台阁先声—吴伯宗《荣进集》研究
“力”与“韵”的调和之美--顾随文艺思想研究
影响·契合·创新--简论王蒙与庄子
《庄子》酒仙精神及其文学投影
延安整风运动之前的性别议题:《中国妇女》(1939-1941)研究
萧红和迟子建比较研究
论汉以来对宋玉作品的文学接受
鲁迅、余华文学创作之比较
“纪要”与“文革”文学批评研究
老舍理想国的三重沦陷
后新时期的都市日常叙事研究
范晔文学思想研究
李长之大学时期的情感批评研究
韩国对余华作品的译介与研究
《庄子》人物形象研究
宋代“平淡”诗学观探微
18-19世纪朴齐家与清朝文人的交流研究--以《缟苎集》为中心
“寻找在路上”:山东海洋文学母题研究
光复初期台湾文学重建和大陆赴台作家研究
论冰心“爱”的思想
坚守与蜕变—论东北作家群的分化、衰微
六朝神思论研究
林语堂在韩国的译介及其影响
身份认同视域下的中国后殖民批评研究
《老子》的文學形式
先秦两汉隐语类诗文研究
敦煌变文中“了”的语法化考察
晏几道的人生悲剧
风雨归途—共和国成立后归国作家研究
《左传》与先秦文化精神
德国汉学的变迁与汉学家群体的更替--以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为中心
胡祗遹研究
新文学的反动--中国反新文学运动研究
姜宸英研究
文学观念变革的时代标本-《当代文艺思潮》研究
现代东北作家群的当代命运和创作走向--后东北作家群寻踪
新变与困境:1990年代的文学批评研究
叶奕苞文学创作研究
“接班人”问题与1960年代初的文学—文化想象
文学与政治之间--冯雪峰与鲁迅传统的官方化建构
风马文化研究--鄂尔多斯风马旗为例
《薛刚反唐》故事文本研究--以胡仁·乌力格尔文本、汉文本为例
多元文化祝阈下的箫乾研究
莫言作品在欧美的传播--以创新扩散理论为视角
上一页
[28]
[29]
[30]
[31]
[3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