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中国新时期女性话语的探索与演进
肩负起民族和人类的十字架--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耶稣形象
“薛家将”故事的历史演变
都市意识与都市视阈--刘呐鸥论
李靖形象流变研究
隔绝时期隔不断的声音--《万象》月刊研究
中西文化交汇下的凤凰涅槃--论白先勇小说创作
唐五代说部道教女仙考
老子神化与神话之研究--先秦两汉老子形象演变过程考察
翻译家林语堂研究--中国文化使者
士、理、文--中晚明文论嬗变及其文化阐释
现代语境与传统精神--关于鲁迅与郭沫若文学创作的现代性比较研究
“70年代”的女性意识与女性写作
陆游宦游生涯的景观变迁
《诗经》女性研究
苏轼夜游及其对现代夜间旅游审美的启示
论寻根派文学的当代新儒家路向
《文心雕龙》“折衷”四论
晚清翻译的描述性研究:林纾和他的《黑奴吁天录》
赛博空间的自由飞翔--试论中文网络文学
欧阳修的文艺观
从现代女性主义角度看《小说月报》--兼谈“五四”时期女性主义小说创作
汉赋的娱乐功能与审美自觉
“读图时代”呼唤文学--视觉文化批判
文赋简论
虚妄的神话--新时期文学中女性意识的家庭视角
杜牧与长安
周作人“言志”文艺思想论
救赎路上的跋涉者--史铁生论
罗隐论稿
在传统底蕴与现代品格之间--论周作人早期文艺思想的建构
“高门巨族”中的“婉顺”女性--论“五四”时期“新闺秀派”作家群
论南宋都城临安文人群体的交游与唱和
梁启超“生活的艺术化”理论研究
梁实秋“人生艺术化”思想研究
王元化近40年学术思想研究
论施蛰存与上海30年代的现代主义文学
论三大宋编宋诗话
黄宗羲诗学性情论研究
汪瑗《楚辞集解》研究
论老舍的人道主义思想
汪道昆六论
一个汉代儒者的执著与徘徊--试论扬雄的自我认同及其矛盾
现代文人与“魏晋风度”--以章太炎与周氏兄弟为个案之研究
论文革后的中国自然主义文学
周作人与六朝文学
20世纪中国女性文学的精神分析话语剖析
走向一种绿色经典:新时期文学的生态学研究
《世说新语》与心物自然境界
刘向及其文学成就
上一页
[161]
[162]
[163]
[164]
[16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