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刘禹锡与佛教关系原论
中国文学传统的现代回响及其与“现代性”之关系--以赵树理、张爱玲为中心
王弼及其文学研究
一个被文学史遗忘的重要作家--王次回及其诗歌研究
北宋文人集会与诗歌
规范与翻译:林纾翻译的描述研究
周礼与文学
生命哲思与诗意言说--《庄子》文学的现代阐释
《孟子》与《庄子》文学的比较研究
当代台湾自然写作初探
陈蝶仙研究
曹禺在越南--以《雷雨》为中心的考察
汉学家葛兰言的诗经研究及其与贵州田野资料的比照考察--A Contrastive Study of Its Implications and Our Fieldwork in Guizhou Province
《现代》之后--施蛰存1935—1949年创作与思想初探
未完成的“女性”生产--性别视阈在中国的发展及其问题
打开潘多拉之盒--视觉叙述下的身体形象
石介与宋初文学
叶适的人格理论
朱光潜三十年代文学批评研究
汪元量生平及交游研究
论陈继儒的人生哲学
真心 真性 真文——论李贽之“真”的心学渊源及文论
苏门六君子交谊考论
宣传学视野中的左翼文学--以夏衍文化实践为个案
IP驱动下的网络文学跨界开发研究--以《盗墓笔记》为例
大众消费时代的文学消费--世纪之交的中国当代文学消费现象研究
辽金元文学构成的新主体--非汉族文人群体研究
科举八股文专题研究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生存哲学的解读尝试
丁玲创作与“力的文学”
新文学重建中的人文反思
文心雕龙撷微
杨万里思想研究
他山之石--论宇文所安对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中的“非虚构传统”问题
刘孝仪刘孝威集校注
反叛与超越--论现代性语境中的中国当代先锋文学
论钱谦益的明代文学批评
戴震诗经学研究
樊篱中的思考与探索——丁玲女性思想研究
现实主义文学的新道路--对以反腐、涉案为主要内容的当代社会政治小说流行的考察分析
从宋人笔记看北宋士人风貌
晏子故事研究
为人生的文学--王船山诗学述评
朱熹与吕祖谦关于《诗经》的四大论辩平议
晚明“杂志类”消闲文艺读物研究
勇于造命的女学者——陈衡哲生平及思想研究
抗战年代的女性书写--论苏青三、四十年代的文学创作
在“国家”意识的召唤下--抗战中的老舍
在时代的脉搏上跳动--从故事大王夏友梅看上海审美文化的变迁
《颜氏家训》中的人物论
上一页
[160]
[161]
[162]
[163]
[16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