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英文摘要 | 第3-5页 |
前言 | 第5-8页 |
第一章 “魏晋风度”的辨识、源流及影响 | 第8-32页 |
第一节 关于“魏晋风度”本身 | 第9-13页 |
第二节 重情享乐主义:依违于“名教”与“自然”之间 | 第13-19页 |
第三节 名教家、狂士与隐者 | 第19-25页 |
第四节 玄学清谈与山水清音 | 第25-29页 |
第五节 清末民初的魏晋回响 | 第29-32页 |
第二章 章太炎——“遵魏晋之笔”,“本纵横之家” | 第32-51页 |
第一节 “假复古之事业,寄革命之精神 | 第33-36页 |
第二节 “五朝学”的鼓吹者 | 第36-44页 |
第三节 “以朴学为根基,以玄学致广大 | 第44-47页 |
第四节 “清远本之吴魏,风骨兼存周汉 | 第47-51页 |
第三章 鲁迅——“托尼学说,魏晋文章” | 第51-80页 |
第一节 “魏晋风度”与鲁迅的故乡文化背景 | 第53-57页 |
第二节 “嵇志清峻,阮旨遥深 | 第57-65页 |
第三节 慷慨磊落与华丽壮大 | 第65-69页 |
第四节 现代社会里的“儒术”与“隐术 | 第69-74页 |
第五节 “酒、药、女、佛”与“文学的自觉时代” | 第74-80页 |
第四章 周作人——“从孔融到陶渊明的路” | 第80-102页 |
第一节 荒野上的叫喊者 | 第81-86页 |
第二节 “豪侠喜能兼儒雅 | 第86-90页 |
第三节 “半是儒家半释家 | 第90-93页 |
第四节 周作人的魏晋文学观念 | 第93-98页 |
第五节 “半生事笔墨,辛苦为法施 | 第98-102页 |
结语 | 第102-104页 |
主要参考文献 | 第104-109页 |
后记 | 第109-11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