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古代文学(~1840年)论文

《横槎集》校注

前言第1-45页
 一、吴时来的生平、思想与著作第16-26页
  (一) 吴时来的生平、思想第16-23页
   (1) 出身寒微,志向远大第16-17页
   (2) 任官凇江,抗倭建功第17-18页
   (3) 弹劾严嵩,遭谪横州第18-19页
   (4) 应诏还宫,再展才华第19-21页
   (5) 惨遭诬陷,闲置为民第21-22页
   (6) 再度回朝,驱虏安民第22-23页
  (二) 吴时来的著作第23-24页
  (三) 吴时来的著作——《横槎集》的研究意义和整理说明第24-26页
 二、《横槎集》诗歌的思想内容第26-32页
  (一) 山水田园第26-28页
  (二) 交游酬答第28-30页
  (三) 生离死别第30-31页
  (四) 壮志未酬第31-32页
 三、《横槎集》诗歌的艺术特色第32-35页
  (一) 善于抒情第32-33页
  (二) 其他艺术手法第33-35页
   (1) 体裁多样第33页
   (2) 叠字用法第33-34页
   (3) 比喻夸张第34页
   (4) 善于学习第34-35页
 四、《横槎集》散文的思想内容第35-41页
  (一) 序文第35-36页
  (二) 游记第36-38页
  (三) 碑文第38-39页
  (四) 书信第39-40页
  (五) 杂著第40-41页
 五、《横槎集》散文的艺术特色第41-43页
  (一) 语言简洁准确,行文幽默风趣,形式不拘一格第41页
  (二) 善用典故史实、引用前人词句第41-42页
  (三) 善用比喻、喜好论辩第42-43页
 六、结束语第43-44页
 七、前言参考文献及论文第44-45页
《横槎集》校注第45-288页
 凡例第46-47页
 《横槎集》卷之一第47-64页
  诗(五言古体)第47-64页
   观音庙老媪持麦饭来尝第47页
   再别子仪五首第47-49页
   闻猿第49-50页
   湘江夜泊第50页
   中秋全州第50-51页
   六洞第51页
   槎亭夜眺第51-52页
   寻乌石岭第52页
   晚饮龙母池第52-53页
   卜居第53页
   舟中得幼海诗用韵第53-54页
   三渠枉晤和幼海第54页
   游钵山,同党三渠、高岧峰、范斌轩二首第54-55页
   种梅第55页
   移居和陶韵示诸生,已末十一月二十七日第55-56页
   勾漏篇答郁林守宗兄第56页
   白马篇答郁林第56-57页
   登高岭忆秦少游读书亭,效刘公干第57-58页
   龙池分韵得似字第58页
   怀鹤楼第58-59页
   走笔续“忽忆山中客”寄陆山人第59页
   白鸟篇第59-60页
   四游青山第60-61页
   饮混混亭第61页
   乌石岭叶生置酒和廓然第61页
   夜梦登一楼阁,不自解,晨赴陆大夫,上玄穹阁,宛如梦中,以语原汉,原汉有梦相合,岂夙缘耶?第61-62页
   壬戍春,忽雁鸣而过,我心异之,赋以自遣第62-63页
   陌上桑第63-64页
 《横槎集》卷之二第64-71页
  诗(七言古体)第64-71页
   草萍道中夜雨第64页
   雷埠第64-65页
   涞江行为眉山陈海诲父作第65-66页
   明妃曲第66-67页
   丰城剑歌第67-68页
   采莲第68页
   送客第68-69页
   化剑阁放歌寄斗山樊侍御第69-71页
 《横槎集》卷之三第71-108页
  诗(五言律)第71-108页
   诏狱得高伯宗比部见讯用韵第71页
   恩谴陆理评柬以诗扇赠用韵第71-72页
   高伯宗追送弘法寺赠以三诗次韵第72页
   次韵伯宗《再别吴惟修》第72-73页
   别姜廷善、何原学第73页
   再别姜廷善第73页
   再别何原学第73-74页
   李维藩吏部予告,东昌路中见示四诗,奉和如其数第74-75页
   端午七级舟中第75页
   清江会同年钱叔美、沈岳卿饯别第75-76页
   广陵赴同年秦子实、吴敬甫第76页
   子仪将自大江入贵竹,赋别四首第76-78页
   都太守、王节推邀为金焦之游,舟中即事第78页
   焦山用鹤楼韵第78页
   焦山夜归和鹤楼第78页
   西湖寻袁给舍、童太守第78-79页
   童太守招饮湖边别业第79页
   宝束寺第79页
   由富春入严州第79-80页
   郑越渠、赵翰川、濲阳诸兄招饮蓝阴山第80页
   龙游路迟原汉第80-81页
   常山杨尹第81页
   修道院第81页
   玉山店楼夜眺第81页
   贵溪会鹤楼,语所登龙虎山事第81-82页
   吉水对月第82页
   马颊舟中第82-83页
   登衡州城第83页
   祈阳石第83页
   石镜第83-84页
   愚溪第84页
   十三夜柳浦岸酌,是夜月色甚佳,相与浩歌。舟人为语沉香岩奇妙状,因与董子呼酒各一满引大瓢,秉火持剑而往第84页
   风洞赴殷学宪第84-85页
   桂林复与子仪别第85页
   洪大参、向佥宪载酒象鼻山,夜深别去第85页
   初到横江第85-86页
   别幼海二首第86页
   会传丁戊汝舟同陆三岩赟第86-87页
   寄原汉第87-88页
   出郊见梅用杜韵第88页
   咏梅用幼海见寄韵第88页
   又第88-89页
   出江第89页
   戏书陆三岩扇头第89页
   又第89-90页
   出郭第90页
   咏芝第90-91页
   久雨乍晴第91页
   江头第91-92页
   郊园第92页
   听弹第92页
   岩峰州太守有感怀之作,和之第92-93页
   访三岩不值,遇其父叔屏塘、心江二公第93页
   与岧峰饮酒第93页
   月桂第93-94页
   岧峰夜过留坐有陆山人赟第94页
   与岧峰投壶第94页
   颜邓两生草具乌石山房第94-95页
   与陆两大夫、范指使登宝华峰,少憩山庄第95页
   秋夜柏林寺归,仍上北城回望第95页
   寄张子仪第95页
   涩雨第95-96页
   落魄第96页
   小江赴陆茂州夜泛第96页
   俗累寄陆山人第96-97页
   和屏塘春日登巽峰第97页
   樊文叔侍御寄赠兼示见怀之作,步韵还答第97页
   乌石山前有卷石可坐可琴,因坐而琴之口占第97-98页
   清宵怀舍弟永第98页
   九月望乌石山房第98-99页
   和陆屏塘大夫,龙池限韵得人字第99页
   答黎忠池提学,用来韵第99-100页
   次鹤楼见寄韵第100页
   再用鹤楼有怀韵第100页
   种竹第100-101页
   种松第101页
   少出第101页
   书斋第101页
   煮药第101-102页
   茅屋寻陆三岩,戏嘲之第102页
   龙兴寺壁见外父尹翁墨迹第102-103页
   乌石山亭独酌第103页
   送外舅尹翁榇还第103页
   送欧三溪参议赴四川第103-104页
   青山晓望第104页
   有客第104页
   鸣榔第104-105页
   春暮第105页
   八月十三日侍老父饮钱挥使宅,乘兴登东楼,有颜生应衮读书具上口占第105页
   侍老父赴王挥使饮演武场,仍夜过其家醉书东壁第105页
   次原汉见访夜泊州上第105-106页
   次冬寒江上第106页
   北城奉家君赴屏塘、心江、斌轩席第106页
   次豹谷秋月韵寄原汉第106-108页
 《横槎集》卷之四第108-176页
  诗(七言律)第108-176页
   潞河寄报翰编姜廷善、陶宜卿,部郎何原学、况吉夫、高伯宗第108页
   天津路寄报亲知第108-109页
   南旺第109页
   太白楼第109-110页
   泛光湖风波震猛,张雷二司教携酒犯险而来,饮于小庙却一奇境第110页
   金山都太守、王节推载酒饯别第110页
   焦山次原汉第110-111页
   虎丘同子仪、原汉、原晋、钱德卿入暮借宿禅房,是夜月明暑消,不觉夜半,有咏依和第111页
   净慈寺同童太守汉臣,袁给事世荣,寻原汉不值,见壁上留题作韵第111-112页
   由灵隐登北高峰迭董丈慈寺韵第112页
   酬袁给舍第112-113页
   酬吴长史 稷、沈大参 恺、李宪副 日章、莫提学 如忠、张给舍 承宪、冯侍御 恩、董监元 宜阳、张上舍 之象第113页
   别董生 传性、何生 玄之、陆生 山暨阜、莫生 是龙、秦生 炳第113-114页
   天竺用韵第114页
   童太守湖上别业,同袁给舍、许正郎,暨子仪、原汉用韵第114页
   登望钱塘江敌楼第114-115页
   江行得《子仪复董君》诗用韵第115页
   七里泷酬亲友预赋愁别第115-116页
   过严祠第116页
   东风亭谢郭太守 錀、郑给舍 国宾、赵监元 典、同年 志皋第116-117页
   南山塔寺第117页
   草萍驿用诸前辈韵第117-118页
   七夕同原汉第118页
   别吴正郎 世良、林中舍 凤第118-119页
   答林必仁大夫次原赠韵第119页
   清江会愽士南岑宗兄第119-120页
   临江会张太守承叙出饯第120页
   得方宪副廉书用韵答谢第120-121页
   自吉安取螺江口入永新逾茶陵第121页
   茶陵别子仪三首第121-122页
   放舟下衡山将为衡岳之游第122页
   衡山县城第122-123页
   送原汉登祝融峰第123页
   新塘驿第123-124页
   寄谢程参政 秀民第124页
   衡州石鼓书院第124页
   回雁峰第124-125页
   浯溪夜游第125页
   湘口驿第125-126页
   月夜放舟第126页
   渡湘第126页
   朝阳岩夜游第126-127页
   兴安路第127页
   兴安斗夜泊第127页
   灵川第127-128页
   桂林会王职方 尚学第128页
   伏波岩、试剑石、还珠洞第128-129页
   游七星岩洞第129页
   阳翔八日第129-130页
   府江九日,少参家兄朝凤邀饭舟中第130页
   于乌蛮滩谒伏波庙第130-131页
   海棠桥吊秦少游第131页
   陈节推 介招饮海棠祠二首第131-132页
   北山柏林寺同陆屏塘同知 舜臣、王挥使 祖尧第132页
   沈中书招饮海棠祠第132-133页
   灵山林学谕来访第133页
   同陆山人 赟再过柏林寺第133页
   答同年党 汝承同知第133-134页
   登南楼第134页
   戊午冬至第134-135页
   雨后观梅和原汉第135页
   假馆王挥使所 挥使乃尊为王北山,平安南功晋都督,隐居第135-136页
   守岁第136页
   已未人日第136页
   上元赴陆大夫、侯大尹第136-137页
   李正卿言归寄赠二首第137页
   登高岭晴望投城外竹林第137-138页
   殷学宪 正茂以赴调北上,过横言别,为索余家书转寄第138页
   吕太守 饮过访,有诗用韵第138页
   寄陆三岩第138-139页
   遗怀第139页
   原汉书来见访,久候不至,催之以诗第139页
   春日登钵山第139-140页
   寄送参议兄赴调归乐清第140页
   端午第140-141页
   董太学 宜阳书来,绘诗册制紫金丹见赠,因答第141-142页
   张二府过访,偶坐病,未获肃对,辱以道径见投,因谢第142页
   迭岩从父诗来相慰,依韵奉寄二首第142-143页
   与原汉夜话第143页
   钵山限韵同原汉第143-144页
   半山亭同原汉适范挥使 儒持酒至第144页
   夜饮南楼用前韵第144页
   与原汉饮酒江干,陆山人歌摩诘诗用韵二首第144-145页
   送原汉还南宁第145页
   龙池闲眺,因忆原汉,用原韵寄之第145页
   访南宁江行同陆山人第145-146页
   舟中对酒第146页
   横槎滩夜泊第146-147页
   青秀山第147页
   望家书次原汉第147页
   月江楼燕集第147-148页
   秋夜酌诸生,时闻东厂寇起第148页
   归自南山,诸挥使携酒,座有吹笛者第148-149页
   郑校官 金惠琴寄谢第149页
   贺给舍 起谪为惠州节推,有事合浦,过横,视予旅舍第149-150页
   迭前韵酬高太守见和二首第150页
   杨春元瑞云省亲思恩,过道横州,挂所和章来谒第150-151页
   海棠祠燕集再迭高太守第151页
   赠邓进士 洪震令晋江第151-152页
   僦居北门,甘氏、高太守置酒第152页
   已未冬至次原汉第152-153页
   乌石山第153页
   次原汉再游海棠书院第153-154页
   次原汉三游海棠书院第154页
   陪原汉出乌蛮滩次韵第154-155页
   次原汉端午舟中第155页
   江上次韵第155页
   游空洞岩,同原汉,暨外父尹公第155-156页
   凤凰岩同原汉第156页
   游天窟岩洞口雨至次原汉第156页
   与原汉返舟至清江,因忆子仪第156-157页
   邓生 维藩、李生 华颜、叶生 升,置酒龙兴寺,赏荔枝第157页
   同原汉横城眺望,见林塘荔枝盛开,忻然步往,赏之以诗第157-158页
   奉同外父尹翁江上赏荔枝,因托侯生为蜜荔寄归第158页
   中秋侍外舅玩月,适苍梧冯中郎遗酒至,即开尊满引,不觉夜深,赋此并呈中郎第158页
   吕思恩来访,邀饮海棠祠第158-159页
   咏黄皮果第159页
   快活园次原汉韵呈知郡第159-160页
   敷文书院夜谈次原汉第160页
   奎冈阁次原汉韵第160-161页
   平南村对竹次原汉第161页
   秋晓酌客次原汉第161页
   再游青山,奉同海观董翁,暨外父尹翁第161-162页
   永淳第162页
   过钟鼓峡宿梁濑第162-163页
   郊外梅花再开率尔成句第163页
   夜坐诗次念庵先生十首第163-166页
   黎学宪以诗见访奉次第166-167页
   再酬欧阳兵宪第167页
   怀寄幼海第167页
   访南宁江行第167-168页
   三过青秀山,忆昨秋之游,欲上复止第168页
   秋夜赴燕南宁城楼对月呈欧阳使君第168-169页
   即事寄原汉第169页
   小寄原汉第169页
   南楼欧阳少参燕别第169-170页
   萝秀山用原汉韵二首第170页
   侍家大人避暑栢林寺第170页
   次原汉对竹见寄第170-171页
   酬陈郡伯用韵预赋怅别第171页
   酬徐兵宪迭韵见寄第171-172页
   次董上舍即事见寄,时闻宜春罢相第172页
   次原汉八月十四夜第172-173页
   次原汉中秋第173页
   次原汉十六夜第173页
   九日侍家严饮钱挥使东园,园中李花乱开,虽不应节,亦足以供客中异赏第173-174页
   次原汉饮二陆大夫宅第174页
   和原汉四游海棠第174-175页
   次原汉江上见怀第175页
   侯舜举方迫过横见访第175-176页
 《横槎集》卷之五第176-193页
  绝句(五、六、七言)第176-193页
   舟子吟第176页
   夹江第176页
   窊尊第176页
   朝阳岩夜游三首第176-177页
   偶述四首第177页
   钵山口占第177页
   西效第177页
   自我到横江第177-178页
   青山泉第178页
   约幼海游青山,适雨至,遂放舟东归,信笔别幼海第178页
   南中第178页
   招陆生第178-179页
   又寄陆生第179页
   月江三首第179页
   送族弟时学归,弟于余为连衿第179-180页
   舟中即事第180页
   醉卧第180页
   题邓生《渊明归去图》第180-181页
   杨柳词第181页
   高邮路第181页
   杨子桥第181页
   瓜镇第181-182页
   等风第182页
   瑞虹即事第182页
   有怀第182页
   攸县仙岩第182页
   卢家步第182-183页
   再怀子仪第183页
   衡阳道中杂志四首第183页
   闻雁第183-184页
   回雁峰竹林茂甚,鹤楼昨过留题,寺僧为册之率而成句第184页
   再和鹤楼壁上留题第184页
   斑竹第184页
   巫山词第184-185页
   祈阳道中怀鹤楼第185页
   衡永久旱,湘江涸不容舟,二人更仆,以小艇从软沙拽至全州,水益枯,力又不能从陆。余谓原汉:“盍祷诸?”原汉曰:“若试祷能有韩公开云力魄耶?”乃沐浴望月虔祷,夜半忽雷雨如注,晨来水添三尺强,遂进舟戏呈原汉第185页
   万里桥十九日第185页
   乌蛮滩词三首第185-186页
   已未新年第186页
   登城第186页
   再登城第186-187页
   过龙兴寺第187页
   宿雨第187页
   海棠亭第187页
   海棠第187-188页
   江涨第188页
   牧童第188页
   横槎第188页
   种竹第188页
   送乡人王端至广第188页
   喜外父幕峰尹公远访将至,走迎二首第188-189页
   四月八日为内子三十一生辰,适妇翁前二日至第189页
   游三岩归途第189页
   庚申七夕侍外父宴第189-190页
   同屏塘、心江泛舟至清江夜归第190页
   乌石山亭第190-191页
   江艇第191页
   偶述第191页
   五访南宁江行口占,令棹子歌以遗怀二首第191页
   览镜第191页
   次陆氏园亭第191-192页
   次陆山人榻上闻鹤第192-193页
 《横槎集》卷之六第193-219页
  序第193-219页
   刻陈思王集第193-194页
   自得园四稿序第194-196页
   燕都耆社册序第196-197页
   翽羽堂集第197-199页
   梧冈陈先生集序第199-201页
   屏塘诗稿序第201-202页
   梧台遥祝册序第202-203页
   刻武经七书序第203-204页
   陆氏族普序第204-206页
   游三岩册序第206-207页
   南游册序第207-209页
   粤老高翁挽歌册序第209-210页
   逸寿册序第210-211页
   赠陈节推膺奖序第211-212页
   赠通判廖君归琼序第212-213页
   送王总兵赴广西序第213-215页
   邵大夫会和膺奖序第215-216页
   赠诸生赴秋试序第216-217页
   赠姚侯序第217-219页
 《横槎集》卷之七第219-242页
  记第219-242页
   云阳夜别记第219-220页
   游石鼓记第220-222页
   游朝阳岩记第222-224页
   乌蛮滩梦记第224-225页
   游北山记第225-226页
   游钵山记第226-228页
   登高岭记第228-229页
   祷钵山记第229页
   寻乌石山记第229-230页
   空洞岩记第230-232页
   凤凰岩记第232页
   游天窟岩记第232-234页
   游宝华山记第234-236页
   快活园记第236-237页
   混混亭记第237页
   自得斋记第237-238页
   得山亭记第238-239页
   寄水亭记第239-242页
 《横槎集》卷之八第242-254页
  碑第242-254页
   广西太平府学宫重修碑第242-245页
   伏波庙碑第245-248页
   海棠祠碑第248-250页
   景先祠碑第250-254页
 《横槎集》卷之九第254-273页
  书第254-273页
   与陆三岩第254-256页
   与欧阳三溪第256-261页
   与董廓然第261-267页
   与陈豹谷第267-273页
 《横槎集》卷之十第273-288页
  杂著第273-288页
   诗说 戊午第273-275页
   别说 戊午第275-276页
   洁说第276-277页
   廓然说第277-278页
   李生宗性字说第278-279页
   知我罪我说第279-281页
   原过第281-282页
   曲直辨第282-284页
   祭李立卿第284-286页
   面虫述第286页
   凤鸡述第286-288页
附录第288-296页
 附录一 《明史·吴时来传》第288-289页
 附录二 《吴忠恪公行状》第289-292页
 附录三 《横槎集》序第292-293页
 附录四 《横槎集》序第293-294页
 附录五 《送党汝承同知归锡山序》第294-295页
 附录六 《封太安人郭母六十序》第295-296页
《横槎集》校注参考书目第296-29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298-299页
致谢第299页

论文共2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加味茵陈五苓散治疗消渴病湿热证型的临床研究
下一篇:企业人力资本价值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