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梁实秋对新人文主义的解读和再造
李德裕创作心态研究
郁达夫与日本“私小说”--以《沉沦》与《田园的忧郁》比较研究为中心
冯梦龙的文化行为与文化人格研究
世俗与超越--论张爱玲的日常生活叙事
周作人女性观中的异质性成分
摩登视野下的生存--穆时英写作思想与形式探寻
自西至东的云雀--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在中国(1908-1937)
论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
柳宗元与永贞革新
杨万里文学思想研究
文学研究会与中国现代文学制度
《乐府诗集》“鼓吹曲辞”、“横吹曲辞”研究
屠隆研究
无言的逍遥--论庄子文化诗学思想对生存层面及语言层面的思考
唐宋派文学思想研究
高启明初文学思想研究
康海论
《新序》研究
陆贾及《新语》研究
顾瑛心态研究
交融与呈现--冰心“爱的哲学”与基督教关系的比较解读
论金圣叹的文章观及其对文学评点的影响
论徐渭的自我观及对其文学思想的影响
从《晋书》看《世说新语》对史传文学的贡献
陆云考论
战火硝烟中的文学生态--《抗战文艺》研究
王逸《楚辞章句》研究
从亦步亦趋到试图超越--由“王小波热”引发的仿效性作品分析
陆机《文赋》研究
许南英评传
《吴越春秋》研究
东汉三国汉译佛经叙事研究
论林纾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贡献
透视新世纪《香港文学》--改版后《香港文学》期刊研究
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的母爱话语研究
从延安鲁艺文学活动看延安文人话语方式的变化
巴金在文化生活出版社时期的文学编辑活动研究
转向与回归:汪曾祺文学语言“观”
消费文化浪潮下的“李敖现象”
周作人前期的期刊编辑活动与编辑思想研究
清华国学院时期王国维述论
身份认同与话语重构--丁玲解放区时期思想与文学研究
传奇与真实—论石评梅的精神追求与文学创作
痛苦的转型:张爱玲在1949—1952年
近15年来金门原乡文学略论
梁实秋文学批评与转换应用研究
论唐代文学中的“愚”人及塑“愚”现象
出版策划与新时期文学生产--以春风文艺出版社“布老虎”丛书为例
刘向三书伦理思想剖析
上一页
[136]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