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3页 |
| Abstract | 第3-5页 |
| 中文文摘 | 第5-8页 |
| 引言 | 第8-12页 |
| 第一章、革命\救亡认同与身份嬗变 | 第12-17页 |
| 一、身份认同产生的历史语境──丁玲为什么“向左转” | 第12-14页 |
| 二、从“文小姐”到“武将军”的身份嬗变 | 第14-17页 |
| 第二章、启蒙者身份的重新确立──认同焦虑与疾病的空间隐喻 | 第17-27页 |
| 一、启蒙认同:知识分子的身份自觉 | 第17-18页 |
| 二、延安最早的杂文之倡:《我们需要杂文》 | 第18-19页 |
| 三、认同焦虑与疾病的空间隐喻:《在医院中》 | 第19-24页 |
| 四、对革命政权性别秩序的批评:《三八节有感》 | 第24-25页 |
| 五、苦闷的象征:《风雨中忆萧红》 | 第25-27页 |
| 第三章、文艺工作者的身份自觉──“作家是政治化的人” | 第27-39页 |
| 一、政治认同与作家身份的缺失 | 第27-28页 |
| 二、《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话语重构 | 第28-37页 |
| 三、文艺与政治的悖论:对丁玲身份认同结果的一点反思 | 第37-39页 |
| 结束语 | 第39-41页 |
| 注释 | 第41-44页 |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