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中国文学
--
文学评论和研究
胡刻本《文选》李善注注例应用情况研究
“新文化”身份的自我界定与叙述--20世纪30年代作家自传研究
艰难的探索--“干预生活”在创作上的突破与局限
《少年中国》与中国形象的建构
寻找与失落—“80后”作家身份意识研究
全球化语境中当下中国文学的大众化问题研究--以新世纪为中心
解构与重建—十七年文学中的伦理嬗变
新时期中国文学意识形态问题研究史论
“国民性”主题的流变与中国现代文学
1900-1919中国女性翻译家初探
反思与建构--论新时期以来的女性文学与女性文学批评
走向女性主义日常生活诗学--论日常生活对女性主义批评的意义
现代性症候的乡土想像
晚清至五四时期女性身体观念考
行旅体验与文化想象--论中国现代文学发生的游记视角
世说刘注引用子部书考略
当代农民工文学叙事研究
生命诗学的深层律动--宗白华、郭沫若文缘寻踪
印象都市:丁玲的上海情结
现代传媒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转型--以《小说月报》与文学研究会的关系为例
论沈从文的乡土文学创作理想和创作意识
梁朝萧氏三兄弟文学思想研究
论谪湘文人屈原、贾谊对湖湘文化精神的影响
欧文·白壁德的新人文主义对吴宓和梁实秋的影响
王应麟《诗考》笺校
医学背景下的文学之路--论中国现当代作家的医学经历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寻找精神与生命的家园--论萧红、林海音、迟子建创作的文化精神
传统与另类:近期中国女作家情爱审美观刍议
从目的论角度透视林纾翻译中的杂合现象--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kopostheorie
刘禹锡论说文综论
重述五四与“当代文学”的合法性论证考察
论河南作家的底层叙述
论郁达夫的阴柔倾向及其在作品中的表现
论钱理群的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王国维启蒙思想中的非理性主义倾向
论苏雪林的文化品格
《博物志》神话研究
论《战国策》中的士人形象
新时期以来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流变
鸳鸯蝴蝶派的审美意识
李长之文学批评理论的现代启示
新时期以来的精神分析文学批评的本土流变
《吕氏春秋》文学价值研究
袁中道文学研究
后殖民批评视阈中的张爱玲
论寻根文学民族文化策略
论沈从文创作的悲剧内涵
在“沉沦”中拯救自我--论郁达夫的名士气
新感觉派作家与左翼文坛的缘起缘落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的意象与民族文化心理--柳意象、月意象、水意象的文化解析
上一页
[124]
[125]
[126]
[127]
[12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