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1-7页 |
前言 | 第7-9页 |
第一章 关于文学上层建筑性质及地位的研究(1978年——198年) | 第9-23页 |
一、关于上层建筑与意识形态的关系 | 第11-18页 |
二、关于“社会存在”的含义 | 第18-20页 |
三、关于意识形态的相对独立性及文学特性 | 第20-23页 |
第二章 关于文学是否具有意识形态本性的研究(1986年-1993年) | 第23-81页 |
一、从词源学角度对意识形态理论进行的研究 | 第25-31页 |
二、文学意识形态问题传统界说全面肯定论的理论观点 | 第31-44页 |
三、文学意识形态属性传统界说肯定论的理论观点 | 第44-57页 |
四、文学意识形态本性传统界说肯定论的理论观点 | 第57-72页 |
五、“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形成 | 第72-76页 |
六、文学意识形态问题上的其他理论 | 第76-81页 |
第三章 既有理论的整理评价和深化表述(1994 年—2002 年) | 第81-102页 |
一、对以往论争情况的评析 | 第82-88页 |
二、对意识形态内涵的认识及在文学本性问题上的见解 | 第88-96页 |
三、“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发展 | 第96-102页 |
第四章 结合着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评价而在文学本性问题上展开的论争(2003 年—2007 年3 月) | 第102-131页 |
一、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初始批评 | 第102-106页 |
二、对“审美意识形态论”的全面批评 | 第106-118页 |
三、审美意识形态论对批评意见的应答 | 第118-126页 |
四、其他重要的论点 | 第126-131页 |
第五章 新时期文学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论争史的整体分析 | 第131-150页 |
一、新时期文学意识形态问题研究过程的特点和焦点问题 | 第131-133页 |
二、关于要坚持怎样的意识形态性的问题 | 第133-138页 |
三、关于怎样坚持意识形态性的问题 | 第138-143页 |
四、关于文学审美性与意识形态性关系的问题 | 第143-150页 |
参考文献 | 第150-15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相关科研成果 | 第154-156页 |
论文摘要(中文) | 第156-160页 |
论文摘要(英文) | 第160-1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