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世界文学
--
文学史、文学思想史
也谈“席勒式”
“垮掉一代”文学与“另类文学”--中美青年反叛性文学研究
从星空到大地--论爱默生、梭罗和惠特曼笔下的“自然”主题
俄苏文学作品蒙古文译文研究
韦勒克文学批评史观研究
西方唯美主义诗学研究
试论几种阿拉伯文学形式对欧洲文学的影响
新批评派的历史性剖析
“东方帝都”——西欧文本中的北京形象
对先锋思潮的透彻观照--论格拉夫对欧美激进文学的剖析
西方圣经文学批评史略
与基督同行--从莎士比亚的戏剧创作脉测其宗教内蕴
往事如风--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四位女作家的“唯美”情怀
中国文化视野中的外国文学——20世纪中国“外国文学史”教材考察
神祇时代的诗学--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诗学思想的再思与认知
骑士文学对后世文学的影响探析
论西方悲剧人物形象理论的发展变迁
理解的客观性
知识分子立场与后殖民主义
重现伊甸的丰荣--圣经的女性主义文学诠释
1773—1845英、法、德、俄四国文学中的骑士形象
欧洲中世纪文学象征思想及其特征
海明威在中国的接受研究
文化无根—以奈保尔为个案的移民文化研究
在解构中建构--后殖民文学批评理论视点研究
中韩现代文学史上的双子星座--鲁迅、李光洙的平行研究
比较文学视野下的世界文学史编写--以《文学大纲》为例
马克思主义的滋养与后现代文艺的更生--解析杰姆逊文化政治批判
詹姆逊·新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兼论中国文学批评的建设
自然人和游戏者——卢梭与席勒“复古”思想比较研究
艺术的自律与人的解放--法兰克福学派文艺理论浅探
论弗洛伊德的文学思想
波伏娃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及其影响
20世纪初期中国自然主义文学的提倡与日本自然主义
论自然主义文学
从本质主义到情境主义--西方文明中人文主义概念的动态阐释
故事在后现代语境下的重塑
数字技术与文学的互渗--超文本小说研究
BG反叛性研究--以凯鲁亚克和金斯伯格为例
间距与经典生成--论间距的解释学意蕴及当代价值
全球化视域下的流散写作
汉语外国文学史编写与经典重构--以十九世纪英国文学经典重构为个案
中国“世界文学史”写作的滥觞--以《小说月报》(1921-1931)为中心
中美社会转型期底层文学比较研究
性别的二元对立与消解--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思想发展研究
福柯与女权主义文学批评
西方文学中的家园意识研究
生命意识的彰显与高扬--论生命美学视野中的网络文学
十九世纪西方浪漫主义童话艺术精神之浅探
论浪漫主义文学思潮中的基督教文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