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文学史、文学思想史论文

中国“世界文学史”写作的滥觞--以《小说月报》(1921-1931)为中心

中文摘要第1-6页
英文摘要第6-9页
引言第9-14页
 (一) 中国的“世界文学史写作”钩沉第9-10页
 (二) 重写“世界文学史”缘何进入瓶颈期第10-13页
 (三) 本论文的中心题旨第13-14页
一、《小说月报》中的“世界文学史”写作概貌第14-17页
 (一) 沈雁冰与《小说月报》的革新第14-15页
 (二) 《小说月报》中的“世界文学史”写作第15-17页
二、《小说月报》中的“世界文学史”写作在两个维度上的延展第17-24页
 (一) 时间维度上的延展:文学史意识的渐趋明朗第17-19页
  1、革新前后《小说月报》的文学史意识第17-18页
  2、与同时期其它刊物对于外国文学译介之比较第18-19页
 (二) 空间维度上的拓展:民族与世界的矛盾渐趋消解第19-24页
  1、“强大帝国”文学史的写作第20-22页
  2、“弱小民族”文学史的写作第22-24页
三、《小说月报》中的“世界文学史观”述评第24-29页
 (一) 《小说月报》中“世界文学史观”的趋同与分殊第24-25页
 (二) 沈雁冰的进化文学史观——民族文学的张扬第25-26页
 (三) 郑振铎的进化文学史观——“种族”的悬置第26-29页
四、《文学大纲》:“世界文学史”写作的初步尝试第29-34页
 (一) 郑振铎的文学统一观第29-30页
 (二) 中国文学的在场第30-32页
 (三) 世界文学史 VS 比较文学方法第32-34页
五、《小说月报》中“世界文学史”写作的思维模式第34-38页
 (一) 《小说月报》中形成的思维模式的正面效应第34-35页
 (二) 《小说月报》中形成的思维模式的负面效应第35-38页
结语第38-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附录第43-44页
后记第44页

论文共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英雄不过是三明治》的叙事特色
下一篇:文学作品中人物语言的顺应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