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学
--
世界文学
--
作品评论和研究
多元文化的复调书写--《我的名字叫红》与《爱药》的对比研究
张爱玲与盖斯凯尔夫人小说中“灰姑娘”的比较--以《倾城之恋》和《南方与北方》为例
歌剧《图兰朵》、《秦始皇》中“公主”的音乐形象塑造之比较
《年月日》与《老人与海》的比较研究
文化研究视野下的80年代“第三世界”诗歌译介--以《世界文学》《诗刊》为中心
《梦十夜》和《野草》的比较研究
中韩中秋诗歌比较研究
新批评与小说阅读
欲望、享乐与写作--罗兰·巴特后期身体观探究
识解理论视角下小说叙事的转喻机制研究
论当代英美作家对格林童话《白雪公主》的颠覆性重写--以20世纪中后期的三部作品为例
无法摆脱的精神困境:卡森·麦卡勒斯和苏童小说中的孤独主题比较研究
伊本·白图泰和马可·波罗眼中的中国形象比较研究
自由与信仰—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与纳博科夫《绝望》精神内核之比较
从道德主题看当代中苏农村小说--以西伯利亚作家和陕西作家为例
“暴力与引诱”:主题学视角下的中西“丽达与天鹅”同题诗歌比较研究
翟黎里与艾米里诗集中的格则勒比较研究
女性主体性的压抑,觉醒与重建-严歌苓和阿布蕾拉作品的比较研究
“东方荷马”的“四大悲剧”—论菲尔多西的悲剧艺术
中韩现代家族小说中的父亲形象比较研究--以巴金的《家》和廉想涉的《三代》为例
中韩假传文学比较研究
申京淑《单人房》与林白《一个人的战争》叙事特征比较研究
三毛与天惠麟之游牧主义同质性研究
苏联和朝鲜的“红色经典”之花--《青年近卫军》与《青年前卫》
《百年孤独》与《丰乳肥臀》中的性描写比较
论利玛窦在华形象流变
《挪威的森林》和《红高粱家族》的非言语表现
中英现代奇幻小说的审美比较--以“第二世界”为中心
牧隐李穑与中国文学之关联研究—《诗经》、“屈骚”和陶渊明接受为主
《闲中录》与《枕草子》的比较研究
中韩古代文学返魂母题比较研究
村上春树的《1Q84》和奥威尔的《1984》的对比研究
李箕永的《土地》与李根全的《老虎崖》所呈现的国族认同比较研究
《大地》和《一千英亩》的生态女性主义对比研究
光复后(1945-1949)中韩附逆反思小说比较研究--以叙事策略、身份重构及社会重建为中心
存在主义视角下《人性的枷锁》与《围城》的对比研究
《红楼梦》与《百年孤独》诸原型的比较研究
模仿与超越《黑暗的心》与《了不起的盖茨比》比较研究
多维视角下文学作品中的“疾病”研究
前期《小说月报》(1910-1920)小说的疾病与医药书写
错位的爱--20世纪西方文学中的“畸恋”小说研究
《别让我走》和《分身》的悲剧美学视角之比较研究
主题学视角下《吉尔伽美什》和《浮士德》的比较研究
基于精神分析理论研究“孤独”--《隧道》与《心是孤独的猎手》的比较
天真与经验,象征与现实--华兹华斯与梅尧臣诗歌中的儿童意象对比研究
比较文学形象学视域下的柏格理多维形象研究
马背上追逐彩虹--《金牧场》与《马丁·伊登》比较研究
德国与中国文学中的“灰姑娘”母题之比较--以《灰姑娘》和《叶限》为例
拉美文学中房子意象的多重意蕴--以《毕司沃斯先生的房子》、《绿房子》、《百年孤独》为例
两部女性游记中的喀什地域书写研究—批判性分析
上一页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