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

掩盖匮乏 维序幻象--解读传统侦探式文本“错误答案为何必不可少”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序言第9-13页
 (一) 《奥狄浦斯王》和《窃信案》——传统侦探式文本第9-10页
 (二) 相关的研究现状第10-11页
 (三) 本文的任务、方法和结构第11-13页
一、错误认知与正确认知的断裂与缝合——解谜的艰难历程第13-23页
 (一) 源起:迷雾缭绕——实在界的入侵第13-15页
 (二) 解谜(即寻找“诱饵”):从错误认知到正确认知第15-20页
  1、解谜途中的不变因素:错误认知第15-16页
  2、解谜过程中的两个行动圈:庸常之人的行动圈和知情之人的行动圈第16页
  3、解谜成功的关键:找到诱饵第16-20页
 (三) 迷失:侦探所谓的“正确”第20-23页
  1、奥狄浦斯解了斯芬克斯之谜?——歪打正着的误认第21页
  2、祸害城邦的凶手只是奥狄浦斯吗?——忽视了内在的现实第21-22页
  3、杜宾真的是无所不能?——掩盖了人的有限和匮乏第22-23页
二、何以错误答案必不可少?——掩盖匮乏第23-35页
 (一) 所处环境:语言世界第23-27页
  1、交流即误解(横向)第24-25页
  2、难以抵达的欲望之实在界(纵向)第25-26页
  3、历史的诡计(整体)第26-27页
 (二) 运用手段第27-30页
  1、改变过去的虚拟维度第28-29页
  2、借助他人的凝视第29-30页
 (三) 真实身份:侦探并不存在第30-35页
  1、“由外而内”:侦探从普通客体成了崇高客体第30-32页
  2、侦探作为崇高客体的幻象之维第32-33页
  小结第33-35页
三、幻象之维——我们不知道自己已经死去第35-44页
 (一)发生机制:以“理性”为根基的存在观第35-37页
 (二) 幻象的实质:生只是死的表现第37-39页
 (三) 态度:正视匮乏、尊敬幻象第39-44页
  1、穿越幻象的自我毁灭之维第39-41页
  2、所应有的伦理态度:尊敬幻象第41-42页
  3、处理方案:正视真相的不存在,认同错误答案第42-44页
结语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后记第47页

论文共4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困境下的存在--解读《老人与海》
下一篇:同根异果的壮族黎族口传文学--以“雷神—始祖母”崇拜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