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世界文学论文--作品评论和研究论文

苏童与托尼·莫里森“逃离”主题比较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8页
目录第8-9页
引言第9-12页
第一章 中美国家视阈下的“逃离”文化参照第12-19页
 第一节 中国文学的“逃离”历史因缘——“隐逸情结”的体现第13-16页
 第二节 美国文学的“逃离”文化渊源——“乌托邦”的实践第16-19页
第二章 苏童和托尼·莫里森的“逃离”情结表征第19-29页
 第一节 地缘视景的选择——南方小城镇第19-24页
  一 阴柔旖旎的江南小城镇第20-22页
  二 族裔色彩浓密的南方小镇第22-24页
 第二节 逃遁流徙的原因——身份的糅杂性与边缘化第24-29页
  一 小人物身份的糅杂性第25-26页
  二 黑人民族的身份边缘化第26-29页
第三章 苏童和莫里森“逃离”主题展现第29-47页
 第一节 表现形式的相似性第29-39页
  一 逃离情节的怪诞——哥特式风格的妙用第29-32页
  二 人物形象的异化——女性话语权的弱化第32-36页
  三 叙事特征的非线性——多重时空的并置第36-39页
 第二节 文化情感的差异性第39-47页
  一 文化视野的迥异——立足历史、重构神话第39-42页
  二 寻根情结的差别——精神慰藉、重塑自我第42-45页
  三 生命意识的分化——_抵制规范、重获新生第45-47页
第四章 苏童和托尼·莫里森“逃离”困境的归途第47-51页
 第一节 逃离与复归——苏童的“还乡”情结第47-48页
 第二节 逃离与超越——莫里森的“乐园”建构第48-51页
结语第51-53页
参考文献第53-57页
致谢第57-58页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第58页

论文共5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坍塌的金字塔--山姆·谢泼德“家庭三部曲”研究
下一篇:张氏家族文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