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农业科学
--
农作物
--
禾谷类作物
--
玉米(玉蜀黍)
玉米叶片气孔发育对干旱的响应以及重复干旱对玉米光合作用和抗旱性的影响
宝鸡市玉米高产创建技术规程与推广成效研究
黄土高原不同覆盖种植技术对农田水温效应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玉米根系生长及氮对吐丝后碳同化物/养分累积与分配的影响
源库调控对玉米叶片衰老和氮素转移的影响及其生理机制
施氮与环境互作对玉米水分生产效率及根系生长的影响
玉米抗旱基因资源的鉴定与评价研究
高粱、玉米生长及其土壤环境对不同培肥措施的响应
抗草甘膦转基因玉米的研究
盐碱地玉米缓释型专用肥缓效氮添加比例的研究
转基因玉米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
花粉介导玉米转花青素基因NtAN2的研究及大蒜半胱氨酸合成酶性质的研究
种植密度对宁夏超高产(1300-1500kg/666.7m~2)玉米的植株性状及产量影响研究
黄淮海平原保护性耕作夏玉米田的碳水高效利用研究
玉米对烟嘧磺隆敏感性基因的精细定位及生物信息学分析
玉米籽粒发育异常突变体defective kernel2014(dek2014)的表型分析及基因定位
不同氮肥处理对夏玉米产量及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施氮深度对夏玉米根系分布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6-苄氨基腺嘌呤对淹水后夏玉米生理特性和产量的调控研究
吡唑醚菌酯拌种对玉米生理特性及土壤微生物的影晌
不同施肥制度下玉米生长代谢和冠层光谱特征的研究
秸秆覆盖和种植密度对夏玉米农田水碳利用的影响
玉米自交系机械化收获相关性状及其SNP标记关联分析
控释氮钾肥配比及施肥方式对玉米、小麦生长和土壤养分变化的影响
便携式动态玉米种子纯度识别仪的研制
地力与栽培模式对夏玉米冠层结构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套种糯玉米与施用石灰氮对蔬菜连作障碍的缓解效应
夏玉米花后叶片衰老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及氮素调控
不同光照对夏玉米产量及其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栽培管理模式对土壤供肥能力和夏玉米养分利用的影响
玉米种质资源杂种优势类群的鉴定
综合农艺管理措施对冬小麦—夏玉米周年产量和氮素利用及夏玉米根系生理特性的影响
电晕场处理对玉米种子活力及生理指标的影响
玉米脱氧麦根酸分泌通道蛋白基因YS3表达模式研究
不同施肥、覆盖种植模式下玉米农田水分及氮素运移影响研究
不同管理模式下春玉米氮吸收与分配规律研究
水钾互作对土壤钾含量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一个玉米雄穗轴发育突变体的形态鉴定和基因初步定位
基于GGE双标图的青贮玉米主要性状分析
玉米苗期耐旱相关性状的遗传分析
墨西哥大刍草全基因组变异分析及部分性状QTL定位
玉米孤雌生殖单倍体胚遗传转化体系建立的初步研究
新选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生态适应性评价与遗传多样性分析
玉米IBM群体抗倒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转录因子ZmNAM056调控玉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表达的初探
玉米和四倍体玉米与四倍体多年生大刍草杂种F1的DNA甲基化研究
玉米叶型相关性状QTL定位与分析
麦/玉/豆套作体系的生产力和磷养分利用特征研究
21世纪初四川省玉米遗传改良效果分析
过量表达拟南芥EDT1基因对提高玉米耐旱性的研究
上一页
[39]
[40]
[41]
[42]
[4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