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玉米花后叶片衰老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及氮素调控
符号说明 | 第1-8页 |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1 前言 | 第13-22页 |
·目的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4-22页 |
·叶片衰老的概念 | 第14页 |
·叶片衰老的表现 | 第14页 |
·叶片衰老的机理 | 第14-16页 |
·自由基假说 | 第15页 |
·细胞程序死亡理论 | 第15-16页 |
·叶片衰老的差异蛋白质组学研究 | 第16-19页 |
·蛋白质组学研究概况 | 第16页 |
·植物蛋白质组学 | 第16-17页 |
·细胞器蛋白质组学 | 第17页 |
·非生物环境因子蛋白质组学 | 第17-18页 |
·生物环境因子蛋白质组学 | 第18页 |
·玉米蛋白质组学 | 第18-19页 |
·蛋白质组学的展望 | 第19页 |
·氮素对玉米的调控 | 第19-22页 |
·氮素对玉米衰老及产量的调控 | 第20-21页 |
·氮素对玉米蛋白质组的影响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26页 |
·试验设计 | 第22页 |
·测定项目与方法 | 第22-26页 |
·生理指标测定 | 第22-23页 |
·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 | 第22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22-23页 |
·叶片气体交换参数 | 第23页 |
·保护酶活性及丙二醛含量 | 第23页 |
·叶片蛋白质组研究 | 第23-26页 |
·蛋白提取 | 第23页 |
·蛋白裂解 | 第23页 |
·蛋白定量 | 第23-24页 |
·第一向等电聚焦(IEF) | 第24页 |
·胶条平衡 | 第24页 |
·第二向电泳(SDS-PAGE) | 第24-25页 |
·凝胶染色 | 第25页 |
·凝胶成像与分析 | 第25页 |
·质谱鉴定与数据库检索 | 第25页 |
·功能分类分析 | 第25-26页 |
·聚类分析 | 第26页 |
·统计分析 | 第26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6-44页 |
·不同施氮条件下玉米产量和生理生化特性分析 | 第26-30页 |
·产量及其构成因素 | 第26页 |
·光合性能 | 第26-28页 |
·叶绿素含量 | 第26-27页 |
·气体交换参数 | 第27-28页 |
·保护酶活性 | 第28-30页 |
·不同施氮条件下玉米叶片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 第30-36页 |
·叶片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 第30-31页 |
·质谱鉴定及功能分类分析 | 第31-35页 |
·聚类分析 | 第35-36页 |
·玉米叶片衰老过程中差异蛋白质组研究 | 第36-41页 |
·叶片蛋白双向电泳分析 | 第36-37页 |
·质谱鉴定及功能分类分析 | 第37-40页 |
·聚类分析 | 第40-41页 |
·氮素对叶片衰老过程中差异蛋白质组的调控研究 | 第41-44页 |
·交互作用分析 | 第41-43页 |
·功能分类分析 | 第43页 |
·聚类分析 | 第43-44页 |
4 讨论 | 第44-51页 |
·氮素对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44-46页 |
·氮素对花后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 | 第46-48页 |
·能量相关蛋白 | 第46-47页 |
·防御相关蛋白 | 第47页 |
·蛋白储存和蛋白合成相关蛋白 | 第47-48页 |
·衰老对花后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及氮素调控 | 第48-51页 |
·能量相关蛋白 | 第48-49页 |
·代谢相关蛋白 | 第49-50页 |
·防御相关蛋白 | 第50页 |
·蛋白储存和蛋白合成相关蛋白 | 第50页 |
·其他功能蛋白 | 第50-51页 |
5 结论 | 第51-52页 |
·氮素对产量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 第51页 |
·氮素对花后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 | 第51页 |
·衰老对花后叶片蛋白质组的影响及氮素调控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6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