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汉书》采录汉赋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21页
    一、选题意义第11-12页
    二、研究现状第12-20页
    三、研究方法第20-21页
第一章 《汉书》选录汉赋概况第21-63页
    第一节 《汉书·艺文志》选赋概况第21-34页
        一、对“赋”这种文体的重视第21-24页
        二、《汉志·诗赋略》赋作存亡情况第24-28页
        三、《汉书·艺文志》赋家身份情况第28-30页
        四、《汉志·诗赋略》分类原因第30-34页
    第二节 本传选录赋作情况第34-43页
        一、本传与《汉志》比较第34-38页
        二、本传采录汉赋形式第38-40页
        三、本传所录赋作具体情况第40-43页
    第三节 《汉书》录赋原因分析第43-63页
        一、选录赋体文学之原因第44-49页
        二、选录具体赋家之原因第49-52页
        三、选录具体赋篇之原因第52-63页
第二章 《汉书》录赋标准及班固赋观第63-99页
    第一节 《汉书》录赋标准第63-69页
        一、偏重描写大一统帝国的内容第63-65页
        二、偏重切于世事的内容第65-66页
        三、不录不通经术、戏谑俳优之赋第66-68页
        四、不录侈靡过实、有背义理之赋第68-69页
    第二节 班固的赋观第69-86页
        一、对于赋的文体观念第69-72页
        二、对于赋的形式观念第72-77页
        三、对于赋的内容观念第77-86页
    第三节 班固赋观形成原因第86-99页
        一、时代原因第86-91页
        二、个人原因第91-96页
        三、文学自身发展原因第96-99页
第三章 《汉书》在汉赋经典化进程中的作用第99-131页
    第一节 《汉书》对汉赋的保存与筛选第99-108页
        一、保存第99-103页
        二、筛选第103-105页
        三、影响其流传形式第105-108页
    第二节 《汉书》批评对汉赋传播的推广第108-123页
        一、批评内容影响后世对赋的评价第108-118页
        二、批评形式影响后世的评赋形式第118-123页
    第三节 《汉书》对汉赋名篇名家的确认第123-131页
        一、文献整理第123-125页
        二、名篇的确认第125-128页
        三、名家的确认第128-131页
结语第131-133页
参考文献第133-141页
致谢第141-143页
作者简历第143-145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藩汉权力分合与汉初文学发展
下一篇:宋以经义取士的文体构建研究--以王安石贡举改革为中心